“意境”与中国古代艺术时空结构-《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2期).docx

  • 0
  • 0
  • 约4.95千字
  • 约 71页
  • 2023-06-13 发布于北京
  • 正版发售

“意境”与中国古代艺术时空结构-《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2期).docx

  1. 1、本文档共71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龙源版权所有 “意境”与中国古代艺术时空结构 作者:王诗雨 黄念然 来源:《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02期 摘要: 时空结构考察是分析中国古代艺术结构之本体存在及其特征的重要方式。空间时间化(表征为节奏)与时间空间化(表征为境界)是中国古代艺术时空结构创造的两个重要方面。艺术意境作为一种时空交融的审美形态,是节奏与境界的有机统一,其时空结构的生成历经了自然时空、心理时空、审美时空等由外向内、由浅入深、由有限到无限的次第层深过程。就意境时空的本体结构而言,其节奏外化为体—势,境界内化为气—韵,势是气的形态特征,体是韵的形式载体。对“意境”时空本体结构形态的分析探讨,是认识中国古代艺术时空结构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意境;艺术;时空结构;节奏;境界 中图分类号: J01;J0文献标识码: ADOI: 10.3963/j.issn.1671|6477.2020.02.004 中国古代艺术时空结构兼具时间性与空间性,时间与空间是构成艺术时空结构的两维,空间的延展彰显着时间的绵延,而时间的绵延则使空间的无限延展成为可能。中国传统时空观念历来主张时空一体,艺术创作亦注重时间结构与空间结构的有机统一。中国古代艺术的时空结构,在创作过程与表现形式上擅于以线性时间来表达静态空间,即空间的时间化;而在艺术追求和效果呈现方面,则更注重空间对时间的把控与超越,即时间的空间化。艺术空间时间化,是以时间统率空间,通过时间的绵延来表现艺术之起承转合、节奏律动,这是艺术时空结构的外在显性特征;艺术时间空间化,则是将时间置于一定的空间之中,以空间来统率时间,通过空间的置换、延展等以追求艺术“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德经》)之境界,这是艺术时空结构的内在隐性特征。由此,对中国艺术时空结构的研究,不仅要从节奏美学的视角对艺术时空结构进行时间层面上的审视,揭示其重视节奏的形式美感追求,而且还要兼以气氛美学的角度从空间层面上对时空结构加以观照,钩沉其重视境界的内在精神超越。意境作为一种时空交融的审美形态,则是上述两种时空结构方式处理下的审美产物,代表着中国古代艺术时空结构安排或处理的基本路径或总体方法。 一、中国古代艺术时空结构的两大呈现方式 中国古代艺术的时空结构是多重多维模式,就其呈现方式而言,空间时间化与时间空间化是中国古代艺术时空结构处理或创造中的两种主要方式。在中国古代艺术空间结构范畴中,空间时间化(表征为节奏)与时间空间化(表征为境界),二者兼具时间性与空间性,区别在于各自偏重點有所不同,因而呈现出了不同的属性特征。这两大呈现方式,一外一内、一显一隐、一纵一横、一浅一深,共同构建了中国古代艺术的时空结构,表征着中国古代艺术时空结构的本体特征。 (一)空间时间化:节奏 节奏是艺术生命的显性呈现。中国古代艺术创造尤其擅于将艺术中空间的、静态的元素以时间的、动态的形式呈现出来,灵动活泼,富有韵律,且彰显着力之美感。因为“这最高度的韵律、节奏、秩序,理性,同时又是最高度的生命、旋动、力,热情,它不仅是一切艺术的究竟状态,而且是宇宙创化过程的象征。”[1]就显性特征而言,中国的艺术是线性的艺术,音乐的音符跃动、舞蹈的圆曲流转、绘画的明暗交错、书法的起承转合、戏曲的唱念做打、诗歌的音节韵律、建筑的虚实显隐等,在动与静、急与缓、明与暗、顺与逆、张与弛、疏与密、虚与实的交织变幻中彰显着生命的律动。可以说,节奏美是中国古代各门类艺术创作的共同追求。就感官层面而言,节奏有听觉节奏、视觉节奏、视听节奏之分,听觉节奏如诗、乐,视觉节奏如书、画,视听节奏如戏曲艺术等;而若从艺术显现方式而论,虽然中国古代艺术多重表现而轻再现,但究其细微之处,艺术节奏亦有表现性艺术如偏重抒情的诗、乐、舞之节奏,与再现性艺术如更重叙事的小说、戏曲、杂剧之节奏的区别。不同的艺术体式其呈现出的艺术节奏,有其各自的独特之处,如诗之格律平仄合辙,乐之声调高低强弱,书之笔端顺逆疾徐,画之墨色黑白相依。节奏因其律动起伏而长于兴发审美主体的情感,因而偏重抒情的表现性艺术,其节奏较之偏重叙事的再现性艺术就显得更为丰富、细腻、充沛、紧凑,而再现性艺术的节奏,较之表现性艺术的节奏则更为平缓、疏阔、错落、延宕。节奏之疾徐,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艺术的风格,如词之豪放、婉约之别,如书之篆、隶、楷、行、草之分。 中国古代艺术的生生节奏背后,是阴与阳的二炁交感,是天与人的和合统一。阴阳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中国古代艺术节奏之动态起伏,生于天地自然,成于阴阳交感,如书之“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2],如画之“疏密其笔,浓淡其墨,上下四傍,晦明借映,以阴可以推阳,以阳可以推阴”(华琳《南宗抉秘》)。天人合一,是中国人的传统思维观念,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鲜明特色。“天地之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北京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