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进阶逻辑-《广西民族研究》(2022年1期).docx

  • 0
  • 0
  • 约4.61千字
  • 约 70页
  • 2023-06-13 发布于四川
  • 正版发售

先秦时期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进阶逻辑-《广西民族研究》(2022年1期).docx

  1. 1、本文档共70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龙源版权所有 先秦时期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进阶逻辑 作者:宋清员 来源:《广西民族研究》2022年第01期 【摘 要】中华民族共同体在历史演绎中逐步形成,其发展历程大致经由族群共同体与地域共同体、血缘共同体与文化共同体及政治共同体等五环节三阶段复合而成。秦汉以来,这五种共同体基本上和合为一,延续至今。在南北分裂时段,强势地域共同体会打破中央性、统一性,成为地方政权或地方割据势力。部分族群共同体会入主中原,成立全国性少数族群主导的政权。然而,基于心悦诚服的文化认同与基于分配正义的政治认同,始终是形塑中华民族共同体一体性的坚强基点,是我们当今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意识的历史根基与思想根基。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地域共同体;政治共同体;文化认同;政治认同 【作 者】宋清员,国际关系学院讲师,法学博士。北京,10009。 【中图分类号】D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22)01-0130-0009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始终追求团结统一,把这看作‘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1]26,厚重的历史资源与价值认同,为当下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坚实基础。回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演绎理路与基本内涵,无疑能为当下更好地建设、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借鉴。具体言之,自夏商周以来,中华民族共同体历经族群共同体、地域共同体、血缘共同体、文化共同体、政治共同体等五环节。其中,对中华一统疆域的继续巩固,对儒家文明礼仪的心理认同与基于分配正义的政策合理性,三者一道汇融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内涵。 一、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三个阶段 夏商周时段,乃中华文明基因的型塑时期,中华民族共同体亦滥觞于此。从思想层面言之,夏商周三代被视为理想政治与圣人辈出的时代,逐渐被神化、圣化,成为标持时人当下政治、臧否善恶兴衰的参照系。从政治实践层面言之,则三代禅让政治,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王朝周期律,亦在夏商周三代之间及西周、东周的兴衰嬗变中反复上演,进而在春秋五霸争雄、战国列强环伺的征程中,最终统一于秦。此为历代王朝政治演绎与兴衰盛弱循环的基本模版。而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争鸣,更是成为中国历史上被津津乐道的思想盛宴,奠定了中华儿女感知、认识世界的基本框架。也即在这一宏阔背景下,域内各部分经由族群共同体、地域共同体、血缘共同体、文化共同体与政治共同体的历史嬗变与层累叠加,一道汇聚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 (一)夏商西周时代族群共同体、地域共同体的雏形 由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时空条件及原始族群的多元起源可知,地理层面的地域、水系及东亚独立的地缘特征,生于斯长于斯的渔猎族群、游牧族群与农耕族群,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基本元素。伴随原始氏族逐渐壮大,联合不同氏族则成为氏族部落,黄帝、炎帝、蚩尤、太昊、三苗等地域性部落形成。至于黄帝战胜炎帝和合为一,以及黄帝战蚩尤的传说,则进一步证实了伴随氏族部落势力范围扩大而造成部落间的融合与征伐。而居于黄河中上游的华夏炎黄部落、位于黄河下游的商族东夷人部落、在今江浙太湖流域的越人吴越集团、地处荆蛮的楚裔三苗集团等,亦成为此后域内地缘政治的基本单元。不难想象,紧跟秦汉大一统之后的即是,以黄河为中心的曹魏政权、以太湖越人集团为中心的孙吴集团及以荆楚益州为中心的刘蜀政权,三足鼎立实有基于自然人文的地缘政治缘由于其中。至于此后五胡十六国、五代十国等割据政权,亦有地缘文化的根基在其中。这实际上反映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多元性与一致性、地方性与中央性、独立性与整合性的基本特点。 设若从族群视角切入,则夏族、商族、周族为历时性的地域性族群与政权形式,反映出先秦时期多地域核心的众族互动这一基本史实。当然,从以夏、商、周族为核心的地域性政权层面言之,则对各地域性政权的经营,亦可看作经营中华版图的一个前奏。如此一来,则夏、商、周三族及三种王朝政治模式,即为中华版图的经营、开拓与巩固,分别做出了贡献,体现出地域性与中央性的协同发展。此为夏商周地域共同体的确切内涵:对地方性的经营,即为对共同体的开拓。这一地域共同体的疆域,呈现出由小及大、由变动到稳固的趋势,其政治中心有由流动到定居、由多中心到稳固中心的趋势。《史记·五帝本纪》载:传说黄帝时期的基本疆域为,“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2]6。初步分析即知,当时的四方疆域还不甚明晰,以海、山、江等为疆界标准;“迁徙往来无常处”一则说明黄帝时期尚处乎半游牧半定居的状态,二则流动性、迁徙性依旧比较明显,对政权疆域的治理尚不牢固,甚至没有一个稳固的政治中心。夏代没有明确证据,商代则有“成汤,自契至汤八迁。汤始居亳,从先王居,作帝诰”[2]83的记载与盘庚迁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