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不减唐人高处-《青年文学家》(2014年36期).docx

  • 0
  • 0
  • 约1.11千字
  • 约 3页
  • 2023-06-12 发布于北京
  • 正版发售

风华不减唐人高处-《青年文学家》(2014年36期).docx

  1. 1、本文档共3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查看更多
龙源版权所有 风华不减唐人高处 作者:陈永红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36期 摘 要:柳永《八声甘州》是其羁旅行役的代表作。本文结合该词的具体内容,对其结构形式、艺术技巧等进行细致入微的鉴赏。并在鉴赏过程中,联系同类词作进行分析比较,揭示柳永创作艺术的独特性。 关键词:柳永;《八声甘州》;内容鉴赏;创作艺术 作者简介:陈永红,女,讲师,钟山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育学院。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36-0-02 柳永(987?—1053?生卒年不详),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早年屡试不第,后于宋仁宗景佑元年(1034年)考取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柳永一生于仕途上不得志,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卒于润州(今江苏镇江)。善为诗文,“皆不传于世,独以乐章脍炙人口”(《清波杂志》卷八),有《乐章集》。其词自成一派,世称“屯田蹊径”、“柳氏家法”。柳永的词作流传广泛,受到社会各阶层欢迎。加之他长期生活于社会底层,与民间艺人关系密切,据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当时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以致“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推动了词的普及,同时也影响了后世的广大词人。 柳永在词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他推动了词体的发展与创新,宋词发展到他手里呈现出一种全新的面目。首先,在词的体制方面,柳永有两项突出成就。一是他精通音律,采用了许多新曲调,有些是他自制的,如《秋蕊香引》等。他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二是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共有87首调125首之多,如《木兰花慢》、《浪淘沙慢》等,打破了唐五代以来文人词以小令为主的局面。词的字数甚至叠数的增加,大大丰富了词的表现力,扩大了词的内涵,使之更适宜于表现宽广的社会生活及人的复杂情感。 其次,在词的审美内涵和表现内容上,柳永也有所拓展。与传统的文人词大多表现文人士大夫的情趣不同,柳永着力于描写世俗化的社会生活,由此开辟了不少新的题材内容。如替社会平民,尤其是普通的世俗女性代言,表现她们在爱情、婚姻中的真实心理,如《定风波》(“针线闲拈伴伊坐”);描述下层歌妓舞女的生活,表现她们内心的痛楚,如《少年游》(“一生赢得是凄凉”);还多方面展示北宋繁华的都市图景和多彩的市井生活,如《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等。此外,柳永还有不少抒发游子漂泊江湖、思念家乡的词作,侧重于刻画词人内心独特的人生体验,最为人称道。 再次,在艺术技巧上,柳永亦多有创新。他利用慢词的独特体式,创造性运用铺叙手法,对···试读结束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北京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