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杂糅神话看“第三空间”的文化身份建构-《青年文学家》(2014年20期).docx

  • 0
  • 0
  • 约小于1千字
  • 约 3页
  • 2023-06-12 发布于北京
  • 正版发售

从杂糅神话看“第三空间”的文化身份建构-《青年文学家》(2014年20期).docx

  1. 1、本文档共3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查看更多
龙源版权所有 从杂糅神话看“第三空间”的文化身份建构 作者:宋佳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20期 摘 要:本文借助后殖民理论家霍米·巴巴的“第三空间”和“杂糅”理论分析了《中国佬》中杂糅的中西神话,意在说明汤亭亭笔下的华裔美国人建构的双重文化身份。这种“第三空间”的文化身份是东西文化协商融合的结果,也是华裔美国人不断追求的身份状态。 关键词:“第三空间”;杂糅;文化身份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0--01 20世纪70年代以来,华裔美国文学的蓬勃发展造就了一批卓越的华裔作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汤亭亭。作为第二代华裔美国人,汤亭亭更多地关注华裔美国人在双重文化的背景下对自身文化和身份的追寻和认知。《中国佬》因其独特的结构及创作手法而成为汤亭亭最受争议的一本书。在书中,她独创了神话和自传相结合的文体,多处采用杂糅的中西方神话及叙事策略,巧妙地将中美文化融为一体。文中通过对家族中不同男性人物的描述,呈现了其作为“他者”身份所遭遇的冷漠和歧视,同时也明确了其作为“自我”身份与美国主流文化的融合和共通。通过《中国佬》的书写,汤亭亭想要追求的文化身份观是一种处于“自我”和“他者”协商共处下的“第三空间”的文化身份。 1. 霍米·巴巴的“第三空间”和“杂糅”理论 后殖民主义理论的领军人物霍米·巴巴在其代表作《文化的定位》中提出了“第三空间”和“杂糅”的概念。霍米·巴巴的“第三空间”是一种超越了二元对立的“中间”空间。他批判了殖民文化和被殖民文化之间的二元对立状态,他认为“第三空间”既非“自我”又非“他者”,而是之外的其他之物。这一场域,种族、意识形态、性别、文化和语言等因素互相杂糅,彼此碰撞交错,在融合交流中产生新的意义,构建新的“他者”。在异质文化相遇的“第三空间”,二元···试读结束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北京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