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质量改进目标之提高术中主动保温率详解.pptx

医疗质量改进目标之提高术中主动保温率详解.pptx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医疗质量改进目标之术中主动保温率的提高详解前言2023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共有10个,分别为:提高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率、提高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率、提高肿瘤治疗前临床 TNM分期评估率、降低住院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率、提高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率、提高住院患者静脉输液规范使用率、提高四级手术术前多学科讨论完成率、提高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完成率、提高静脉血栓栓塞症规范预防率、降低阴道分娩并发症发生。前言为推动年度目标实现,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质控组织和行业学协会密切合作、共同推进,医疗机构承担年度目标改进工作的主体责任,各专业质控中心和组织将本专业质控工作改进目标作为年度核心工作,围绕目标积极开展研究和交流,培育全员关注和参与的医疗质量安全行业理念与文化。前言《2023年各专业质控工作改进目标》中提出麻醉学专业改进目标为:提高术中主动保温率(PIT-2023-25)。全麻患者受麻醉、手术因素的影响,围术期全麻患者易出现体温波动,低体温会影响患者药物代谢、凝血功能及苏醒后感受。为提高围术期患者体温管理质量,需要提升术中主动保温率,术中主动保温包括术中应用压力暖风毯和输液加温设备、加温体腔灌洗液、提高手术室室温等措施。前言提高术中主动保温率的核心策略包括:医疗机构建立“术中主动保温”技术指导小组:由手术科室、麻醉科、手术室、医院感染办公室等相关部门组成,并指定牵头部门落实。衡量各科室手术的低体温风险和切口感染风险,制订相应术中主动保温策略与标准流程。医疗机构结合国家麻醉质控中心拟定的围术期体温管理要求,配置相关主动保温设施、设备。医疗机构建立术中主动保温率的监测系统,按季度进行本机构数据分析、反馈。医疗机构运用质量管理工具,查找、分析影响本机构实现该目标的因素,提出改进措施并落实。前言围术期低体温定义围术期低体温(Intraoperative Hypothermia,IPH)定义为围术期机体核心温度低于36.0℃,又称围术期意外低体温,是麻醉和外科手术中很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围手术期患者低体温发生率为7%-90%,2014年北京地区24家医院横断面研究IPH发生率为39.9%;2016年全国28家医院横断面研究IPH发生率为44.5%。然而,全国横断面调研报告显示围术期接受主动体温保护措施比率仅为14.1%。围术期低体温定义围术期低体温定义体热丢失的主要途径包括:辐射散热(60%)、空气对流(25%)、体液蒸发(10%)。围术期核心体温下降一般经历3个时相,包括:急速下降期:由于麻醉药抑制体温调节中枢,降低血管收缩及寒战阈值,引起血管舒张,机体热量在麻醉诱导后由核心再分布到外周,体温迅速下降1h;线性下降期:术中热量流失超过代谢产热;体温缓慢下降约2h;平台期:热辐射及对流。围术期低体温定义围术期低体温发生诱因1.麻醉及麻醉用药的影响①全身麻醉药损害正常体温调节:体温调节阈值从0.2℃提高至4℃;②麻醉气体温度低:机械通气时吸入干燥、凉的气体,约10%代谢热量经呼吸丢失;③椎管内/区域阻滞麻醉:影响热量的在分布;④体外循环;⑤老年患者阈值下降1℃。围术期低体温发生诱因2.静脉输液温度低可直接降低中心体温:成人静脉输注1L环境温度下的液体或1U 4℃的血液,平均体温下降约0.5 ℃。3.灌洗液温度低4.体腔开放蒸发5.室温低:室温在20~21 ℃,术中低体温发生率约为79.4%;室温在24~25 ℃,术中低体温发生率约为55.4%6.手术床温度低7.皮肤消毒使热量蒸发围术期低体温的不良结局1.心血管不良事件研究表明,与正常体温患者比,低体温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1.4% vs 6.3%);室性心律失常(2.4% vs 7.9%)、心肌缺血(13.0% vs 36.0%)、术后心肌梗死(1.5% vs 18.0%)增高。此外,低体温患者较正常体温患者术后心电图QTc离散度显著延长约15s,可能导致心律失常风险增高。围术期低体温的不良结局2.伤口感染与正常体温相比,低体温伤口感染率增高(6% vs 19%),拆线时间延长1天,住院时间延长2.6天。3.凝血功能受损轻度低体温可增加约16%出血量,输血风险相应显著提22%,以髋关节置换术为例,温度下降1.6℃使失血量增加到500mL,并增加了异体输血的需要量。围术期低体温的不良结局4.PACU滞留时间延长和增加治疗成本低体温症使患者PACU滞留时间平均延长40min,综合成本增加140美元;低体温造成治疗成本增加,英国为1800~5100英镑,美国为2500~7000美元。以上不良结局均会给患者增加健康及经济负担,同时增加医护人员工作加量,甚至引起医疗纠纷。围术期低体温的不良结局围术期低体温的防治指南随着《围手术期患者低体温防治专家共识》(2017)、《中国麻醉学

文档评论(0)

医学类PPT文档定制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证持证人

专注于医学类临床演讲PPT定制,作为一名数十年一线临床工作者,对各个临床科室的热点内容均有所关注与钻研

认证主体彭**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2月09日上传了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