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患者的护理.pptx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病人,男性,45岁,因昏迷急送入院。病人为建筑工人,发病前在高温闷热的建筑工地上工作了8小时,后出现全身乏力,神志不清,体温有时达到40℃以上。 护理体检:体温40.6℃,脉搏120次/分,呼吸28次/分,血压80/40mmHg。浅昏迷,颜面潮红,皮肤干燥无汗,抽搐。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5mm,对光反射减弱。病理反射未引出。 初步诊断:热射病。;1.列出该病人主要的护理诊断/问题。 2.制定紧急的抢救计划。 3.提供相应的健康教育。;重点 中暑病人的临床表现、诊断、实验室检查及护理措施。 难点 中暑的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概念 病因与发病机制 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问题 护理目标 护理措施 护理评价 小结;中暑(heat illness)是指在气温高、湿度大和无风或通风不良的环境条件下,病人因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丧失过多而出现的一组急性创伤性疾???。;1.环境温度过高(>35℃) 2.产热增加 剧烈运动、重体力活动、甲状腺功能亢进、发热性疾病等因素使机体产热增加。;3.散热障碍 汗腺功能障碍(广泛皮肤瘢痕、先天性无汗症、应用抗胆碱能药物等因素)、湿度大、穿透气不良的衣物、无风天气或通风不良等因素导致机体散热障碍。 4.其他因素 ;气温在28℃左右静息状态下,人体产热为210~252kJ/(h.m2),在缺乏降温机制 时,足以升高体温1℃。人体剧烈运动产热量较静息状态时增加20倍,占人体总产热量的90%。;;详细了解有无长时间高温环境作业史,是否患有产热性疾病或是应用了抑制散热的药物,以及既往健康状况等。;1.先兆中暑 病人在高温环境下活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口渴、乏力、多汗、头晕、眼花、耳鸣、头痛、恶心、胸闷、心悸、注意力不集中,体温正常或略升高。及时转移到通风处休息,适当补充水盐,短时间内可恢复。;2.轻度中暑 先兆中暑症状加重,出现早期循环功能紊乱,包括面色潮红或苍白、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恶心呕吐、大汗淋漓、皮肤湿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心率加快、体温轻度升高。及时有效的处理,数小时可恢复。;3.重度中暑 重度中暑又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1)热痉挛 在高温环境下强体力作业或运动,大量出汗造成水、钠大量丢失,过量补充水而未补充盐,造成低钠、低氯血症,导致骨骼肌痉挛伴疼痛。 尤以腓肠肌痉挛最为多见,常呈对称性和阵发性。 病人意识清楚,体温多正常。 热痉挛可以是热射病的早期表现。;(2)热衰竭 是最常见的类型。 常发生于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疾病病人。 为机体对热环境不适应引起水钠丢失过多使循环血容量不足所致。;(3)热射病 又称中暑高热,是中暑最严重的类型。分为劳力性和非劳力性两种类型。 1)劳力性热射病 多发生于青壮年人。 为在高温、高湿或强烈的太阳照射环境中作业或运动数小时所致。 约50%病人大量出汗,心率160~180次/分、脉压增大,可发生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肝衰竭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病死率高。;2)非劳力性热射病 多见于老年、体弱或有慢性疾病的病人。 为在拥挤和通风不良环境中持续数日所致。 病人可有谵妄、昏迷、抽搐、瞳孔缩小等表现。 严重者出现休克、心力衰竭、脑水肿、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轻中度DIC,常在发病后24小时左右死亡。;中暑 护理评估 身体状况;血液生化检查可有低钠、低钾。 出现急性肾衰竭血肌酐、尿素氮升高。 合并横纹肌溶解可见血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升高。 怀疑心脑受损的,应做心电图或脑CT检查。;1.迅速降温 快速降温是抢救的基础和关键,降温的速度决定病人的预后。 2.纠正水或电解质紊乱,保护重要器官,防治并发症。;1.高热 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高温高湿环境有关。 2.体液不足 与机体水钠过度丢失有关。 3.潜在并发症 休克、昏迷、出血。 4.知识缺乏 缺乏中暑的预防知识。;1.病人体温迅速下降或恢复正常。 2.病人循环血量恢复正常,血压恢复正常。 3.病人意识逐渐恢复正常。 4.病人了解了中暑的基本常识。 5.病人没有发生并发症或并发症得到有效控制。;迅速将病人撤离高温、高湿环境,移至通风阴凉处或用风扇、空调的房间。平卧,脱去衣服。 1.用冷水擦拭有大动脉处皮肤(颈部、腋窝、腹股沟等)或冷水浸浴。 2.同时进行皮肤肌肉按摩,使皮肤血管扩张,促进散热。;1.密切注意病人的体温变化情况,逐渐使体温降到37~38℃。 2.监测呼吸、脉搏、血压、尿量和神志,应保持尿量>30ml/h。 3.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随时告知医生,协助明确诊治。 4.严密监测有关DIC的实验参数,防止DIC的发生。;1.昏迷 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必要时应进行气

文档评论(0)

185****791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666

认证主体韩**

1亿VIP精品文档免费下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