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时效观的中学与教方式变革研究.doc

基于时效观的中学与教方式变革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PAGE PAGE 51 时效课堂: 基于时效观的中学与教方式变革研究 结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一)从中小学减负看两对关系 (二)时效是实现高品质教学与减负的核心要素 二、研究设计 (一)概念界说 (二)研究目标 (三)理论依据 (四)研究思路 (五)研究内容 (六)研究过程 三、时效课堂的四大设计理念 (一)“时效课堂”在学生接触新知的第一时间减负,体现心理学理论基础。 (二)“时效课堂”关注课堂教学关系的重构,突出“以学论教”。 (三)“时效课堂”重疏学习机理,学与教方式凸显“教学如游戏”元素。 (四)“时效课堂”突破传统减负“二元论”,以三维立体视角看减负。 四、时效观下课堂学与教方式的变革 (一)教学方式的变革 1、备课3点 2、课堂5步 3、管理2法 (二)学习方式的变革 1、发现式学习 2、体验式学习 3、交互式学习 五、时效课堂的校本探索 (一)课程 (二)教材 (三)作业 (四)评价 六、时效课堂的制度探索 (一)教师培训制度 (二)管理制度 七、研究成效 [摘 要] “时效课堂:时效观下初中课堂学与教方式变革研究”经历了一年半的研究时间。该课题针对当前课堂教学中因学与教方式不当导致的课堂低效负效现象,根据卡罗尔的教学时间利用模式、认知负荷适度原理、学习动机激发原理,围绕课堂教学时间中的两类时间(所花时间与所得时间),坚持所得优先原则,就影响课堂时效的师生层面的相关因素:基础、动机、态度、兴趣、信心、内容、呈现、时机、强度、方法、习惯、情绪等方面进行研究。着力于通过变革课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激发学习动机,重构学习机理,以学定教,追寻课堂的适度认知负荷,构建时效课堂。课题组依据盛群力教授高品质教学须“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有魅力”四个维度,从教学方式层面提出了时效课堂“备课3点、课堂5步、管理2法”操作10要素;从学习方式层面提出“发现式学习、体验式学习、交互式学习”三种时效型学习方式;就时效课堂的制度探索、校本研究上总结了本校特色;提出了时效课堂的四大新理念;提出了“时效课堂”减轻学生第三种负担的观点。实现“构建时效课堂,打造高品质教学,在学生接触新知的第一时间减负”的目标。本课题研究全面提升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学校的教学品质、办学品位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 时效;时效课堂;认知负荷;第三种负担 一、研究背景 (一)从中小学减负看两对关系 1.学与教的关系 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是当今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可学生的负担并没有随人们对减负的热议而降温,反有愈演愈烈之势。这不得不使我们把视线回归到教与学的本质上。在教学系统中,教师的“教”始终是“主导”性的,而学生的学始终是“主体”。“教”始终需要关注“学”,“教”的目标也是为了不需要“教”。这是很简单的道理。而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教与学的关系被异化,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分数”为中介,教师关注的是学生的分数,而不是学生本身,学生以怎样的情绪、以怎样的方式在学?学生的学习状态这个学习进程中最重要的因素被忽视了。而学生在分数驱使下伦为解题机器,变得机械、被动、僵化,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兴趣逐步丧失,学习的主体能量日益畏缩,最终导致厌学、逃学。每一节课的知识都演变成学生新的负担,大多数家长在“课堂不懂课外补”观点的指引下,利用课余时间给孩子加大量的额外辅导课,这对于孩子学习意愿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效果也不言而喻,这必然引发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家长的经济负担。事实上,在课堂中这种由于教学方式与学生的认知负荷和学习情绪不匹配导致学生认知系统和情意系统同时失衡引起的负担,才是问题根本,是目前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的根源。因此,我们反思,能否把减负的着眼点落在课堂,通过转变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重构学与教的关系,提高每一节课的时效,正视中小学的减负顽疾。 2.轻负与高质的关系 对于中小学教育来说,轻负担、高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更是理想化的境界。探索“轻负高质”之路很艰难,但这些年,我校以相对较轻的课业负担和相对较高的教学质量赢得了社会的认可。我们认为,负担与质量既不是正相关、也不是负相关,也就是说不是负担越重,质量就越高;更不会是负担越轻,质量就越高,负担需要适度。可我们也发现,一些学校出现拔苗助长的现象,重负担前提下,同样也产出了好分数高升学率,获得了良好的短期效应。素质教育应是储值阶段而非变现阶段,但在应试教育指挥棒之下,素质教育正在遭遇提前变现的尴尬。我们认为所谓“轻负担”不仅是指学生的学业负担轻(即无过重的无效操练负担和过重记忆负担),还要包括学生的心理负担轻;所谓“高质量”不仅是指学生的学习是高效果的;还应包括学生的学习是高效率的;同时还是高效益,学生的学习是否是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的。因此,如何处理好轻负与高质这对矛盾关系,实现两者的辩证统一是

文档评论(0)

K12精品教育资源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杨**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20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