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等奖).docx

《中国地理》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等奖).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2 《中国地理》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等奖) 一、课程简介 《中国地理》属于专业必修课程,学分2.5,总学时46,面向专业为地理科学。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除了让学生能掌握区域人地关系统研究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尤其是培养学生对待自然、对待他人正确的态度。 本节课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课前带着问题自学,课中带着问题讨论分析,课后带着问题查阅资料完成作业,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导,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并通过案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力争学生将理论知识学通学活。教师在整堂课的授课过程中,通过几个案例,将课程思政的内容融入教学中,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课后借助慕课、学习通、QQ群、邮件等多维平台,发布调查问卷、知识点练习、单元测试、课程考试、讨论习题等,教师通过对学生历史成绩查询、课前课后资源学习记录、随堂测验分析、互动交流统计等对学生课后练习进行针对性辅导,反馈服务教学过程,实现对学生发展的动态追踪。 二、典型案例 1.案例简介 该案例属于《中国地理》的第一章“中国地理区位”。主要融入的思政元素是: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理念。 2.案例 (1)知识讲授地球表面发生的一切现象归纳起来,可归为三类:天、地和人,而天与地合为自然,与人文相归于《地理学》。可见,《地理学》无所不包,无所不容。 (2)“德育”渗入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地理的学科结构也是如此。《地理学》(为“一”)根据研究现象的不同可以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为“二”),而《自然地理学》又可分为“天”和“地”与《人文地理学》的“人”就构成了《周易》中说的“三才体系”;“三才”再划分就是地理学科的所有分支学科。 所谓“大道至简”,越是复杂的事物,回到原点,是非常简单的;而越是简单的事物,往往蕴含着深厚而又复杂的道理。人立于天地之间,与“天”、“地”并列,称为“三才”之一,也应具备天地的德性。天地之德是什么?①天之德是什么?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日、月、星、辰运转周而复始,永无停止。我们处事,也应像天一样勤奋,力求进步,发奋图强,达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程度。只有如此,我们将来学业、事业才能有所建树。所谓,“天道酬勤”。②地之德是什么?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大地宽厚和顺,承载万物。我们度量也要像大地一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没有任何人、事不能包容;既能容纳帮助你的人,也能对处处针对你,障碍你的人付之一笑;既能承受顺境、高兴之事,也能容忍逆境,苦痛之事。这样,我们的心境才能“平和”,即“心平气和”,心平才能活得轻松自在,气和才能使身体气血运行无阻,百病不生,才能达到身心健康的目标。 三、案例成效 让学生了解《地理学》的“学科结构”、“学科的研究角度”和“学科的主要目标”。同时,在给学生讲授学科基本知识同时,尝试将传统文化中“德育思想”渗入到地理教学内容中,以望能达到“以德育人”的目标。 “课程思政”是一系统工程,其建设和改革必须继续探索、深化和完善,这就要在总结、借鉴已有成功实践的基础上,结合自身课程的特点,进而形成适合本门课程的完整教学体系。首先,需要提升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的有机对接。其次,深化“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改革,真正做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文档评论(0)

印象书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大道行思,取则行远,传播传统文化,与道相辅而行。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1014420100005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