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采访》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一等奖).docx

《广播电视采访》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一等奖).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2 《广播电视采访》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等奖) 一、课程简介 《广播电视采访》是广播电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教学中突出“以应用为目的、以实践为重点、以新闻素养培养”为目标,将政治性、科学性和实用性体现在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上,积极构建思政内容、广播电视采访理论、广播电视采访技能实践形成的“三维一体”的授课体系,使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教育育人功能。 本节课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课前带着问题自学,课中带着问题讨论分析,课后带着问题查阅资料完成作业,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导,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并通过案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力争学生将理论知识学通学活。教师在整堂课的授课过程中,通过几个案例,将课程思政的内容融入教学中,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课后借助慕课、学习通、QQ群、邮件等多维平台,发布调查问卷、知识点练习、单元测试、课程考试、讨论习题等,教师通过对学生历史成绩查询、课前课后资源学习记录、随堂测验分析、互动交流统计等对学生课后练习进行针对性辅导,反馈服务教学过程,实现对学生发展的动态追踪。 二、典型案例 1.案例简介 所属章节:第一章《广播电视采访概述》第二节《记者的角色与职责》所属教学内容:《记者的角色与职责》主要融入的思政元素:家国情怀、社会责任、职业操守、客观公正、奉献精神、人生理想 2.案例 (1)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和资源: (2)教学环节设计 本节课共有以下四个环节 1.课堂导入; 2.知识点讲授与思政元素的融入; 3.案例分析和讨论; 4.实践作业安排 (3)教学方法和手段: 1.讲授法。本课程上述思政元素一般都隐含在记者的角色与职责之中,教师深入地引导和讲授是学生接受思政教育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方式。 2.案例分析和讨论法。对于记者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职业操守、客观公正等品格,只有通过案例赏析、充分的互动、讨论,才能获得认识,并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3.实践训练。对于记者角色与职责中包含的思政元素的理解等问题,只有通过学生实践,身体力行,才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4)考核评价方式 依据课堂讨论的发言情况和课后作业中学生所体现出的思想政治情况进行综合判定。 (5)教学过程的组织与实施 课堂导入:由优秀记者的先进事迹介绍引入教学内容知识点讲授与思政元素的融入:注意融入思政元素的自然性 重点难点辨析:对于记者的角色与职责,运用案例分析和讨论法,对学生思想进行引导,清晰对记者角色的认知,深化对记者职责的体味。 课后作业的布置:策划安排新闻发布会模拟训练,全体学生参加,体验记者的角色与职责,活动结束发表感悟。 三、案例成效 融入“课程思政”教学后达成的目标通过在教师精心准备案例、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记者是什么”,学生自行采访去找寻答案,“教与学”都紧紧围绕“家国情怀、社会责任、职业操守、人生理想”等思政元素展示“记者职业的角色与职责”,提升新闻学专业学生对记者职业的认同感、自豪感和学习新闻学专业的自信心、责任心。 教育教学改革成果本节课所体现的教师理论讲授记者的角色与职责和学生躬身实践组织“新闻发布会”模拟训练、体会记者角色,通过理论和实践、教与学两方面结合挖掘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课堂的思路,已经成了本专业采访编辑类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思路。这种思路与经验也逐步向其他课程辐射。 教学督导听课评价、学生评价及学生学习的相关成果教学督导高度评价本次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认为它充分展示和挖掘了新闻记者职业的特性,有效引导学生进入到社会生活和行业领域去对新闻记者的职能定位追根究底,有利于提升新闻职业工作的认同感、坚定职业信念。在学习中,学生从课前播报、课堂讨论交流、课后实践、作业总结与发布,每一个环节都能感受到自己是课程思政的能动参与者和受益者,学习积极性与效果明显提高。学生本门课程的评价为优秀。 “课程思政”是一系统工程,其建设和改革必须继续探索、深化和完善,这就要在总结、借鉴已有成功实践的基础上,结合自身课程的特点,进而形成适合本门课程的完整教学体系。首先,需要提升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的有机对接。其次,深化“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改革,真正做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印象书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大道行思,取则行远,传播传统文化,与道相辅而行。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1014420100005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