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学》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一等奖).docx

《城市地理学》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一等奖).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2 《城市地理学》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一等奖) 一、课程简介 《城市地理学》是面向地理类专业开设的一门应用基础型学科,兼具理论性与应用性,36学时,2个学分。本课程以构建显性专业知识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相互支撑的教学体系为目标,研究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初步具备解决城市发展问题的能力,全程践行知识传授与立德树人相统一的人才培养理念。 本节课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课前带着问题自学,课中带着问题讨论分析,课后带着问题查阅资料完成作业,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导,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并通过案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力争学生将理论知识学通学活。教师在整堂课的授课过程中,通过几个案例,将课程思政的内容融入教学中,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课后借助慕课、学习通、QQ群、邮件等多维平台,发布调查问卷、知识点练习、单元测试、课程考试、讨论习题等,教师通过对学生历史成绩查询、课前课后资源学习记录、随堂测验分析、互动交流统计等对学生课后练习进行针对性辅导,反馈服务教学过程,实现对学生发展的动态追踪。 二、典型案例 1.案例简介: 从马克思主义城市化思想出发,将时事新闻、国家战略、视频音频等具有中国特色与时代特征的素材广泛融入到当代中国城镇化进程中,通过提问、讨论、分享等形式,引导学生分析乡村振兴与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关系,开启学生思想之门。 2.案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当代中国城镇化的进程,理解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学会辩证分析乡村振兴战略与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认识论,能理解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内涵和乡村振兴总要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素质目标:通过对中国新型城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主动性和科学精神。价值目标:通过对中国城市化进程和新型城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使命感。 【教学重点】掌握中国城市化进程;理解乡村振兴与中国新型城镇化内在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乡村振兴与中国新型城镇化内在关系。 【教学方法与手段】实现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讲授与讨论研究相结合、启发与自主探究相结合。 【考核评价方式】总成绩100分=平时成绩10分+实验成绩20分+期末考试70分 【教学设计】 (一)问题导入运用杭州美丽乡村视频和上世纪90年代和当前杭州市主要地标的前后变化,通过提问,强调当前快速的城市化及其乡村的巨大变化。 (二)教学过程 (1)建国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运用马克思主义城市化思想,结合建国至今中国城镇化率数据,讲解中国城市化进程。 启发探索: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是什么时候提出的?阅读《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是什么?为什么要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 (2)中国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运用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讲授新型城镇化内涵,分析实施新型城镇化的重大意义;总结归纳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背景及其总要求。 启发探索:2019年我国城镇化率超过60%,提前实现目标。那么乡村如何发展?乡村发展面临困境是什么(思考、讨论)?阅读《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3)中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内在关系请同学们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材料,明确“十四五”期间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思考:新时代中国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协同推进的现实困境有哪些? 三、案例成效 (一)达成目标运用马克思主义城市化思想,分析中国城市化进程特点,理解乡村振兴和中国新型城镇化内在关系,在教学中尽可能的让学生体会到专业知识服务于国家战略的现实需要,培养和发展学生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讨论、分享、提问等形式,恰当地把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融入到解决现实问题当中,将思政教育融入到专业知识学习,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科研热情,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力争做到知识和能力同等重要,教学和教育平行发展。 (二)教学评价:学生课堂参与度高。通过视频、提问、讨论和图文并茂的教学设计,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热烈讨论,师生互动充分,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性,参与度达到90%以上。课程思政育人成效提升。学生普遍对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等内容有了深入的认知与学习。 “课程思政”是一系统工程,其建设和改革必须继续探索、深化和完善,这就要在总结、借鉴已有成功实践的基础上,结合自身课程的特点,进而形成适合本门课程的完整教学体系。首先,需要提升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的有机对接。其次,深化“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改革,真正做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印象书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大道行思,取则行远,传播传统文化,与道相辅而行。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1014420100005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