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脚印》优秀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时间的脚印 2022-7-1 导入新知 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可以记录时间呢? 在久远的年代,这些事物还没有出现的时候,我们又靠什么东西来查找时间的踪迹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陶世龙的《时间的脚印》一文,看看时间是怎样在大自然里留下自己的脚印的。 2022-7-1 整体感知 1、本文的标题是“时间的脚印”,通过阅读,你认为作者是在写时间吗? 不是。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写岩石被破坏、新的岩石的形成过程以及岩石中所蕴含的地壳活动过程。“时间”只是造成上面三个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 2022-7-1 整体感知 2、破坏岩石的因素有哪些? 阳光、严寒、风、雨、空气和水中的酸类、冰河、生物、人类。 2022-7-1 整体感知 3、从“死”的石头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些地壳活动? 石头的颜色 当时的气候 石头中的化石 古生物状况 石头中的化石 地球的发展过程 2022-7-1 整体感知 4、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岩石记录时间的方法和内容。 2022-7-1 整体感知 5、本文主要介绍了哪些内容? 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工具; 岩石记录时间的方法; 岩石记录的内容; 研究岩石记录的大自然的文字的意义。 2022-7-1 整体感知 6、本文采用了哪种说明顺序? 逻辑顺序。 2022-7-1 整体感知 贴小标题:这些小标题可以归纳一些段落的内容,请将它们写到相应段落的开头。 “时间漫谈” (1~5) (6~21) “石头上的故事” (22~29) “读懂记录,造福人类” (30~31) “石头的毁灭与新生” 2022-7-1 快速通读课文,找一找:文中有些段落只有一句话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请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并作简要分析。 5、7、18、22、24、27 2022-7-1 1.岩石是怎样记录下时间的呢?(5) 承上启下,由人类记录时间的方式,引出岩石记录时间方式的探寻。 2.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7) 开启下文,说明岩石“毁灭”的过程。 3.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了岩石。(18) 总括上文,总结了岩石“毁灭”之后再度“新生”的过程。 2022-7-1 4.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22) 承上,收住有关岩石自身解体与新生的话;启下,解读下文有关岩石上的历史痕迹。 5.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24) 概括评价上一段的叙述内容。 6.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24) 承上文,化石的作用;启下文,说明化石是怎样帮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的。 2022-7-1 自由读6-21自然段,分组讨论: 1.岩石的运动规律是什么? 被破坏 重新生成岩石 被搬运、被堆积 2022-7-1 2.你能根据书上的有关内容概述石烂到新生的过程吗? 小石子 岩石 沙砾、泥土 沉淀 重压 胶结 新岩石 2022-7-1 3.人们是怎样根据岩石来判断时间的?(重点读第19自然段) 可以从岩层厚度、排列顺序、地壳运动等方面思考。 岩层厚度:1米厚(3000—10000年); 排列顺序: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 地壳运动:平卧的岩层变得歪斜甚至直立。 2022-7-1 自由读22-29自然段,分组讨论: 1.岩石是怎样保存历史痕迹的? 可以从岩石结构、石头颜色、生物化石等方面去考虑。 岩石结构——反映地壳的活动 石头颜色——反映远古的气候 生物化石——反映历史的发展 2022-7-1 2.岩石保存了哪些历史的痕迹? ①地壳的活动; ②气候的变化; ③古代生物的状况; ④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⑤自然界转瞬即逝的活动。 2022-7-1 3.人类是怎样根据岩石来认识地球的发展历史的? 根据不同类型的化石去思考。 三叶虫化石——“寒武纪”——海洋宽广 大树木化石——“石炭纪”——温暖潮湿 长毛兽化石——“第四纪”——气候寒冷 2022-7-1 细细品味最后一段,说一说:读懂岩石记录有什么重大意义? 不仅可以增加知识,而且可以探寻地下“宝藏”,更有无穷的大自然奥妙存在。 2022-7-1 走近作者 陶世龙,1929年4月出生于四川省安岳县。1948年入北京大学地质系学习,曾参与建立北京地质学院,历任教务处科长、副处长,学报副主编、编审,地质学史研究室主任,图书馆馆长等职。 1949年开始写作普及地质矿物知识的文章,之后,陆续发表科普小品及其它科普作品数百篇,部分结集《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和《时间的脚印》出版。被中国科普作家协

文档评论(0)

avvavv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