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鸭病毒性肝炎.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鸭病毒性肝炎 Duck viral hepatitis, DVH 鸭病毒性肝炎(DVH)是6周龄以下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和接触传染性的病毒病,主要以肝炎为特征。 1、历史 1945年,Levine和Hofstad首先发现一种雏鸭的急性疾病,以肝脏肿大和出血为特征。但是没有分离到病毒。 1950年, Levine和Fabricant在纽约长岛用鸡胚在发病的白羽北京鸭的组织分离到病毒,病命名为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 DHV)。 随后,蔓延到英国、加拿大、德国、埃及、前苏联、日本、巴西等国家。 在我国黄均建1963年最早报道了本病; 随后,北京、福建、广东、广西、浙江、湖南、四川、安徽等地均有本病存在和流行的报道; 1980年,王平、潘文石等首先在北京分离到该病毒; 1984年,郭玉璞和李劲松等根据病毒中和试验和血清被动免疫保护试验证实我国流行的DHV病原为Ⅰ型DHV。 2、流行与危害 目前,世界上所有的养鸭国家和地区都有本病的存在。 DVH主要侵害6周龄以下的雏鸭,尤以2日到3周龄的最为易感,成年鸭有抵抗力。不同日龄的雏鸭发病率有所不同,有的高达95%,有的低于15%。耐过鸭成为僵鸭,生长和发育受到障碍,给养鸭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近年,有发病日龄增大的趋势,,偶见有1月龄发病的报道。 3、病原学 DVH是由DHV引起,现认为DHV有Ⅰ、Ⅱ、Ⅲ型血清型。 Ⅰ、 Ⅲ型为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 Ⅱ为星状病毒,仅英国有报道。 我国主要为Ⅰ型DHV,1988 年底至1999年初有报道发现Ⅲ型DHV,至今未曾有Ⅱ型DHV感染致病鸭的报道。 1997年以来,出现不能被标准DVH Ⅰ型弱毒疫苗控制的毒株,怀疑是Ⅰ型病毒的变异株,也就是新型的DHV。 3.1 Ⅰ型DHV Ⅰ型DHV为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病毒粒子呈球形或类球形,核衣壳为二十面体对称,直径为20-40nm,无囊膜,在胞浆内反之。 病毒的基因组为不分节段的单股的正链RNA.具有感染性,病毒蛋白分子质量2.6×106u,成熟病毒蛋白含有4种多肽蛋白,即VP1、VP2、VP3和VP4。 目前,对病毒的基因组还没有更深入的研究。 鸭肝炎病毒对乙醚、氯仿和胰酶有抵抗力;耐酸pH3.0达9 小时;50℃以下保持热稳定性,对热也有较强抵抗力;56℃加热1小时,仍有部分病毒存活,62℃30分钟使其全部灭活。感染鸡胚液中的病毒于4℃可以存活半年,置-20℃则可保持活力达9年之久。 病毒对常用消毒剂也有明显抵抗力,2%来苏儿37℃ 60分钟、1%福尔马林37℃8小时均不能保证将其彻底灭活。 病毒在外界环境中能长期存活,于污染鸭窝中存活10周以上,湿鸭粪中5周以上。孵化器内的鸭肝炎病毒能存活10周。 病毒增殖的宿主:可在鸭胚、鸡胚、鹅胚的尿囊腔中增殖; 可以在鸡胚组织中增殖,但是不产生病变;在鸭胚肝、肾细胞上增殖可以产生CPE。 有人报道, Ⅱ、Ⅲ 型DHV在鸭胚肝、肾细胞上不产生细胞病变,可以借此将Ⅰ 型与Ⅱ、Ⅲ 型区分。 病毒存在于病鸭的脑、肺、心、肝、脾等器官和肌肉组织中,感染雏鸭的肝、脾含病毒量最高,而心、脑、肺次之。感染鸡胚的胚体含病毒量最多,而尿囊液含病毒量最少。 3.2 Ⅱ型 DHV Ⅱ型 DHV属于星状病毒科,在电镜下,病毒颗粒的形状呈特征性的带顶角的星形,直径为28-30nm。耐受氯仿。 病毒增殖宿主:可以在鸡胚中增殖,但是不能在鸭和鸡的细胞培养物中增殖。 3.3 Ⅲ 型DHV Ⅲ 型DHV为小RNA病毒科,与Ⅰ型没有共同的抗原。病毒粒子直径为30nm,耐受氯仿。 病毒增殖的宿主:鸭胚尿囊腔,鸭胚或雏鸭的肝、肾细胞。 4、发病机理 Ⅰ型DHV强毒 肌注 4日龄易感雏鸭 3小时后 病毒到达肝、脾、肾、胰、脑、心肌、腿肌(组织细胞变性) 24小时后 病毒大量增殖,组织呈严重的坏死性变化 24-48小时 雏鸭大量死亡 3-7天 机体防御机能增强,受损细胞再生,病毒增殖受到抑制 死亡雏鸭减少 Ⅰ型DHV对雏鸭神经组织有直接的损伤作用,而且对中枢神经的作用强于外周神经 雏鸭感染DHV后: 血清总蛋白下降; 谷丙氨酸梅(GPT)、碱性磷酸酶(ALP)、胆红素、肌酸酐等指数明显上升; 超氧化物酶(SOD)和谷氨酸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显著升高。 5、诊断方法

文档评论(0)

精品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从事一线教育多年 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