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腹针疗法.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针刺方法: (1)按照处方要求确定针刺穴位顺序 (2)局部常规消毒,避开毛孔、血管进针 (3)穴位定点准确,快速刺穿表皮 (4)进针时只捻转不提插或轻捻转慢提插 (5)留针时间20~30分钟,体质好和病程短的病人 时间稍短,体质差和病程长的病人时间稍长 (6)出针顺序与进针顺序相同 3. 留针时间 一般留针20~30分钟; 4. 起针手法 根据进针顺序依次起针。 起针时保持进针时深度,缓慢捻转出针,以干棉球按 压穴位针孔。 根据体质强弱、病程长短及疾病虚实来决 定。 5. 疗程 一般为6次/疗程,其中的前3次为每日针1 次,后3次为隔日针剌。 慢性病及疑难病为10次/疗程,前5次为每日 针1次,后5次为隔日针剌。 6. 针剌与疗效 针剌深浅与强弱,以病人的临床症状改善程度 为手法的客观指标。 主张“先浅后深、宁浅勿深、宁弱勿强、见好 就收”。 7. 不宜针剌的时间 大饥大饿、便满、腹胀 8、针刺注意事项: (1)按照处方要求确定针刺穴位顺序 (2)局部常规消毒,避开毛孔、血管进针 (3)穴位定点准确,快速刺穿表皮 (4)进针时只捻转不提插或轻捻转慢提插 (5)留针时间20~30分钟,体质好和病程短的病人 时间稍短,体质差和病程长的病人时间稍长 (6)出针顺序与进针顺序相同 腹针时,常可在针刺后使疾病的症状很快缓解,且症状的缓解与某一主穴有确凿的相关性时可在该穴的基础上拓展施用三角针、三星针、梅花刺等不同的针刺法,以加强主穴的治疗作用,这样,不仅可使腹部的穴位大大增加而又便于记忆,以取得更佳的临床效果。 三角针 三角针是以主穴为顶点向上或向下各距3~5分,分别再刺两针使三针形成等腰或等边三角形的针刺方法。这种针法适宜于症状比较局限的疾病。如膝关节疼痛、局部关节疼痛等。针与针之间的距离则由患病部位的大小以定远近。 三星针 三星法是以圭穴为基础向上下、左右或与神阙呈放射性排列,各距主穴3~5分,分别各刺1针,形成并行排列的针刺方法。这种针法适宜于症状呈带状或条状的疾病。如坐骨神经痛等。针与针之问的距离由患病部位的长短而定。 梅花刺 梅花刺是以主穴为中心,上下左右各距3~5分各刺一针,共5针使针体形成梅花的图案的针刺方法。这种针法适宜于病情较重且病程较长的病人,也可在三星法疗效不佳时采用,使治疗的强度得到增加。 三、腹针的操作规范 『操作』 1、治疗前准备 (1)详细询问病史,认真查体并确定疗效的参照标准 (2)根据患者病情确定最佳的腹针处方,并作书面记录 (3)选择适当的针具 2、治疗程序 (1)嘱病人仰卧体位,并全身放松,按照处方要求 及正确方法度量腹针穴位 (2)按照正确的针刺方法施术,完成后以适当器具 保护腹部针具,并对患者腹部进行保温 病程较久的内伤脏腑的全身性疾病:如脑血 管后遗症、老年性痴呆、脑动脉硬化、心血 管病、高血压、癔病。 脏腑失衡后引起的疾病:如血栓性耳聋、眼 底出血、球后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等。 虽病程较短,但与脏腑的正气不足相关的疾 病:如肩周炎、坐骨神经痛、关节炎、颈椎 综合症、腰痛、双腿麻木、酸困等。 其它的针灸适应症,但经治疗疗效不佳者, 均可为腹针的适应症。 ? 1、一切不明原因的急腹症均为 禁忌证。 ? 2、急性腹膜炎、肝脾肿大引起 的脐静脉曲张,腹部内部肿瘤广 泛转移,怀孕妇女均为禁忌证。 ? 3、对于长期慢性病而致体质衰 弱的病人,慎用。 ? 4、对肝脾肿大不宜过深。 主穴(君、臣):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气海、关元)。 辅穴(佐、使):腹四关(滑肉门,双穴;外陵,双穴)、大横(双)。 减肥注意事项: (1)不得长期饱食,不应忽增忽减。 (2)减肥欲速难达,不可操之过急,要持之以恒,完成减肥计划。 (3)禁食油糖过多的食物,禁食零食。 (4)不要盲目控制饮食,避免发生神经性厌食。 方义: 中脘、下脘浅刺:清利咽喉。 上风湿点:清热解毒。 气海、关元以培正补虚,驱邪外出,以利退热。 留针30分钟。 处方:中脘、气海、关元、大横(双) 辨证加减: 腰背痛背痛较甚:滑肉门(双)、太乙(双)、石关(双)、上风湿点(双)。 腰背俱痛:商曲(双)、天枢(双)。 腰背痛腰痛较甚:外陵(双)、金河(双)。寒湿性:上风湿点(双)、下风湿点(双)。 劳损性

文档评论(0)

138****99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