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训班常小荣针灸学绪言讲课PPT.pptVIP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LOGO 常小荣 xrchang1956@163.com 一、什么是针灸学 二、针灸的起源与发展简史 三、针灸医学的对外交流 一、什么是针灸学 针法 针灸学概念 灸法 针灸学特点 繁荣 二、针灸的起源 与发展史 针灸发展史 针灸起源 针起源 灸起源 时间、地点 建立 萌芽 衰败 发展 三、针灸对外交流 日本 朝鲜 欧洲 针灸学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探讨运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 一个指导思想 三大研究内容 一个目的 中医基础理论 经络 腧穴 刺灸方法 临床防治 疾病 131的模式 针法 用金属针 刺入穴位内 实施手法刺激 灸法 艾炷和艾条 置于穴位上 点燃通过温热刺激 激发经络之气 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适应症广 应用方便 经济安全 疗效显著 简、便、廉、效、广、全 1.针的起源 时间:原始时代氏族社会。地点:我国东部。 《素问·异法方宜论》:“砭石者,亦从东方来。” “东方之域,其病为痈疡,其治宜砭石”。 砭石 以石刺病也 针的雏形 总之砭石的应用是在 我国冶炼术发明以前 近年来,在山东省发现了一批以针砭为题材的汉画像石,画像石上雕刻着半人半鸟形的神医正在用砭石或细针给人治病。鸟形显然来源于原始氏族的图腾崇拜,画像石反映了古代关于针砭起源的传说。 针具的发展 石针、骨针、竹针 冶炼术后 铜、铁、金、银 不锈钢针 特点:光滑、挺直、价廉、易于消毒 金针,西汉。1968年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不锈钢毫针,现代使用。 九针,西汉。1968年,河北满城西汉墓穴出土。《黄帝内经》中所述九针。 2.灸的起源 时间:原始社会人类对火的发明和应用之后 地点:我国北部。 《素问·异法方宜论》:“灸焫者,亦从北方来。” 灸的原料:艾。特点:一点就燃,火不焰,火力温和,深透力强。 3.罐的起源 拔罐法起源:亦称“角法” 。 时间:原始社会掌握火的使用以后。 罐具的演变:兽角-竹罐-金属罐-陶罐-玻璃罐等 萌芽期 夏商、西周、春秋时代:公元前21世纪~公元476年 建立期 从战国到秦汉,以《内经》问世为标志 发展期 魏晋南北朝、隋唐、宋辽金元时期及明代 衰败期 繁荣期 清代、明国时期 解放后 1.萌芽:夏商、西周、春秋战国,即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 ① 春秋:医缓,医和。 ② 战国:扁鹊。 ③ 西汉:长沙马王堆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 现存最早针灸文献。 2. 建立:战国-秦汉时期。 ① 战国:《黄帝内经》:标志着针灸理论形成。 其中《灵枢》称为《针经》。记载160个穴位。 ② 战国—汉代:《难经》:首倡“八会穴”、“五输穴”、押手的作用。 ③ 东汉:《伤寒杂病论》:提倡针药并用 ④ 三国:华佗:创“华佗夹脊穴”。 3. 发展:魏晋南北朝、隋唐宋金元、明代。 ① 西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针灸的第一次大总结记载349个穴位。 ② 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提倡灸法。其妻鲍姑,史料记载第一位女医家。 ③ 唐,针灸发展的全盛时期:设针灸专科,开办针灸教学。“针博士-针助教-针师-针工-针生”教育模式。 3. 发展:魏晋南北朝、隋唐宋金元、明代。 ④唐,孙思邈:《明堂三人图》,多媒体教育先河。《千金方》,提出“阿是穴”、“指寸法”。提出187个奇穴。 ⑤北宋,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针灸的第二次大总结。 考证了354个腧穴,将此书刻在石碑上,供学习者拓印和阅读。铸两 座针灸铜人,创实物教学先河。 3. 发展:魏晋南北朝、隋唐宋金元、明代。 ⑥ 元,滑伯仁:《十四经发挥》,首次将十二经和任、督二脉统称 “十四经”。 ⑦ 明,杨继洲:《针灸大成》。针灸的第三次大总结。收录359个穴位。 全球通用针灸教材。 4. 衰败:清代——民国时期 ① 李学川:《针灸逢源》。收录361个穴位。强调针、灸、药三者并用。 ② 吴谦:《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 ③ 承淡安:中科院院士,近代的针灸教育学家,创办了第一个教育函授构,创办了中医第一本杂志,其弟子遍及东南亚欧美,为振兴针灸学术作出毕生贡献。 5. 复兴:新中国成立后 ①成立针灸学院、针灸科、针灸经络研究所、开展针灸科研教学。 ② 编撰出版了大量著作,多次修订了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使用的统一教材。 ③ 使腧穴的定位、定名的拼音趋向标准化、规范化。 ④ 临床实践表明,针灸对内、外、妇、儿等科2

文档评论(0)

138****995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