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中语文《祭十二郎文》公开课课件.pptVIP

2022届高中语文《祭十二郎文》公开课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临夏中学 刘文礼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切最动人的文字都是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祭十二郎文》就是一篇字字含泪,句句动情的抒情散文,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绝,成了祭文中的“千古绝调”。 韩愈(768—824),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字退之,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历任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在政治、文学方面都有所建树。 后人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反对魏晋以来的骈文,提倡 古文,开辟了唐宋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他提出的“文道合一”“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作者介绍 背景介绍 十二郎,名老成,韩愈之侄。是韩愈二哥韩介的次子。韩愈的大哥韩会没有儿子,十二郎过继给韩会。 韩愈幼年丧父,靠哥嫂抚养成人。韩愈与其侄十二郎自幼相守,历经患难,感情特别深厚。但成年以后,韩愈四处飘泊,与十二郎很少见面。正当韩愈官运好转,有可能与十二郎相聚的时候,突然传来他的噩耗。韩愈悲痛欲绝,写下这篇祭文。 祭文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在告祭死者或天地山川等神时所诵读的文章,起源于祝文 。体裁有韵文和散文两种。内容是追念死者生前的主要经历,颂扬他的主要品德和业绩,寄托哀思,激励生者。汉、魏以来,祭文多依照《诗经》中雅、颂的韵语,也有用骈文的。唐宋后,祭文格式渐趋定型。 一般先简介死者逝世情况(职务、时间、地点、死因、享年等),表示哀悼之情;然后介绍死者的生平事迹,评价死者的功德贡献;最后向死者亲属表示吊唁慰问,号召生者学习死者的精神品质。 文体知识 闻汝丧(sàng ) 丞相薨(?hōng) 佐戎(róng )徐州 汝遽(?jù?)去 万乘(shèng )之公 相殒(yǔn? )其生 窆(biǎn )不临其穴 尚飨(?xiǎng?) 及长(zhǎng ) 不省(xǐng? ) 所怙(hù ) 兄殁(?mò?)南方 省(xǐng)坟墓 归取其孥(nú) 全文内容梳理 1、远具时羞,告汝之灵 2、两世一身,形单影只 3、三会三别,抱憾终身 4、书言遗憾,孰料相反 5、恍然若梦,神明难测 6、未老先衰,从汝而死 7、后嗣未立,悲哉哀哉 8、病因探究,仍不愿信 9、死期难明,恍惚难解 10、无奈接受,料理后事 11、无限哀痛,吊慰遗孤 12、言尽意续,呜呼尚飨 第三部分(10—12):写对十二郎及其遗孤的吊慰,交代迁葬及教养遗孤等事。 第一部分(1—3):写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第二部分(4—9):写十二郎之死 先从身世和家世的不幸,写幼时孤苦相依;后叙两人的三别三会,终于不得会合而成永别,使作者悔恨无穷,抱憾终生。 先写对十二郎之死的悲痛,再详叙死因和死期。 第一部分侧重写什么情感?分哪几个层次写的? 生离之情 幼时为伴,未曾相离 三别三会,聚少离多 少强先殁,抱憾终生 应试归来(23岁) 墓地相会(27岁) 居住汴州(29岁) 离开汴州 徐州罢官 西归京城 分析: 文章这一部分的思路是什么样的? 死别之情 惊闻噩耗,疑似非真 若死有知,愿从汝死 子孙幼弱,睹之生悲 病因死期,萦迥于心 分析: 课文最后一部分的思路 祭奠亡灵 吊慰家属,改葬,事事不忘 行负神明,追悔莫及 抚孤成立,馀年之愿 本文写得至悲至痛,作者在悲侄儿之死的同时还抒发了哪些悲情? 1.悲叹家族人丁不兴。封建社会门第家族观念极强。父母早亡,兄殁南方、两世一身等令他感到家境凄凉之悲,而侄儿撒手西去,儿子、侄孙尚年幼,令韩愈孤独从悲中来,产生“无意于人世”的念头。 2.悲叹自己仕途失意。韩愈19岁便离家到京城求发展,但却多次应考落第,25岁中进士后还要到处请求权贵援引举荐,29岁才开始入仕途。到35岁写作本文之时的几年间,却辗转迁徙,京城、汴州、徐州、宣城四处漂泊。他饱读诗书,才华出众,却不得施展,内心自然郁郁寡欢,而侄儿突然去世的消息,悲痛之中情不自禁地蕴含了自身无限的酸楚。 这篇祭文是怎样把叙事和抒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的? 总的来说,这篇祭文抒发生离死别之情,深沉真挚,悲哀凄楚,婉转曲折。这得力于作者将叙事、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事显情,融情于事,叙述平常

文档评论(0)

风的絮语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