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简史教学课件(共13章)第2章中国封建社会学前教育的发展.pptVIP

学前教育简史教学课件(共13章)第2章中国封建社会学前教育的发展.ppt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故须早教 理论依据: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孔子 “教妇初来,教子婴孩”——俗谚 理由: (1)幼童时期学习效果好(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故须早教,勿失机也。) (2)幼童可塑性大,容易养成习惯(能“使为则为,使止则止”。) 威严有慈和均爱勿偏 威严有慈:将慈爱与严教结合起来,提倡体罚,反对“无教而有爱”。 “威严有慈”在现代独生子女居多的时代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均爱勿偏:要平等对待子女,偏爱既会宠坏被偏爱者,也会引起未被偏爱者的不满。 应世经务和风化陶然 应世经务:指应付世事的能力。 颜之推认为只有广泛接触社会生活,学习各种杂艺,才能成为“应世经务”者。 提倡“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反对空谈家和腐儒(章句博士)。 重视风化陶然:风化指“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重视风化陶然就是强调父母或成年人对幼童的示范作用。 教育思想评价: 《颜氏家训》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而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古今家训,以此为祖。” 内容全面、系统、阐述了学前教育的意义,内容、原则、方法,至今仍有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可以成为父母教育子女的指导思想。 第五节 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 《小学》:古代童蒙读物的选择、扩充。 《童蒙须知》:学习眼前事的具体标准与要求。 朱熹(1130—1200年),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教育家。19岁入仕途,开始其政治生涯。朱熹一生热爱教育事业,主持修复白鹿洞、岳麓书院。 二、朱熹儿童教育思想 2、慎择师友 1、重视蒙养教育 3、强调学“眼前事” 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 8~15岁为蒙养教育阶段 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谄谀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 洒扫应对进退之节 礼乐射御书数之文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 圣贤之嘉言懿行,供模仿教师应指导、示范、适时启发 4、提倡正面教育为主 重视蒙养教育 朱熹把整个学校教育过程划分为小学和大学阶段,8~15岁为小学阶段,即蒙养教育阶段,15岁以后为大学阶段,小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基础,认为只有习之于小学,才能成功于大学。 “大学之序,特因小学之功” 顺导性情,鼓舞兴趣 “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残之则衰瘘”,顺导性情不是放任自流,而是积极从正面引导,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反对“鞭挞绳法”,认为其“若待拘囚”。 慎师择友和学“眼前事” 慎师择友:谨慎选择幼儿教师应从谨慎选择乳母开始,稍微大一点,还要培养孩子辨别是非,选择益友的能力。 强调学“眼前事”:编写《小学》和《童蒙须知》两本教材,其中《童蒙须知》详细规定了眼前事为“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 提倡正面教育:多积极诱导,少消极限制。 三、朱熹教育思想评价 朱熹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对儿 童身心发展规律的直观理解。 1.中国封建社会儿童教育有哪些特点? 2.简述贾谊的太子早期教育理论。 3.简述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 4.简述朱熹关于培养儿童行为习惯的主张。 太学是封建社会的重要官学机构,其设立动机就是“养士以教民”,为造就官僚后备军而服务,学前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其目的也一样,所以“学而优则仕”就成了教育幼童的指导思想。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封建社会时期盛行的个人理想。这种个人理想的形成源自于当时的社会形态,封建社会,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社会细胞,同时拥有“人口生产、物质生产、教育”三重职能,国家的管理依赖于家庭管理,所以“家之不宁,国难得安”,“齐家以治国”就成了众多人的理想,学前教育就为此理想的实现而服务。 封建社会,个人荣辱与家族荣辱紧密相连,一人犯罪,轻则罪及三族,重则株连九族,“一人得道,也可以鸡犬升天”,在这种社会特点之下,重视教育及学前教育,以“望子成龙,光耀门楣”就成了普通家庭的希望。 《唐诗三百首》、《千家诗》、《神童诗》 拔河、跳绳、踢毽子、放风筝 * 根源还是在于“家天下”的宗法政治,“借正父子之伦,以严君臣之分”,突出父权的孝,旨在强化皇权的忠 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曾参杀猪的故事曾参,春秋末期鲁国有名的思想家、懦学家,是 孔子门生中七十二贤之一。他博学多才,且十分注重 修身养性,德行高尚。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 事, 年幼的孩子吵着要去。 曾参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9****198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副教授、一级建造师持证人

一线教师。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6月21日上传了副教授、一级建造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