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史期末简答题整理版.docx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1. 分析中国从先进国家变为落后国家的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在于统治者的行为,以及统治者实行的违背经济发展要求的政策: 1)缺乏完善的产权保护制度,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在中国,皇权高于一切,高风险投资所获得的收益被皇帝以各种税收、奉献等名义拿走,此时的中国不知版权为何物,因而只能有技术发明而无科学学说。 2)在社会权力结构中,政权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集中体现在皇帝政体制。在中国,皇权凌驾于包括产权在内的社会其他一切权力之上,抑制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官员的主动性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 3)思想界只有一种学说,万马齐喑。独尊儒术、兴文字狱,人们思想遭受迫害,科学抽象能力缺乏。 4)对外实行海禁的闭关政策。自明以前,中国很少受到来自海洋方面的威胁,也没得到来自海洋方面的巨大成功和受益,因而缺乏海洋意识,明代开始推行海禁政策,标志着对外政策从开放到封闭的转变。 2、试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形态的基本特征 1)社会生产力的多层次结构与发展水平的落后性。在不同的地区、部门间,同一地区、部门内,并存着从原始工具到现代机器的各个层次的生产工具与生产技术。在1820-1952年间,中国生产力发展速度缓慢,仅为0.22%,生产水平低下,现代化工业比重小、人均产量和劳动生产率低。 2)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充分性。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战争打开商埠,市场经济初步形成,并处于初级阶段。 3)所有制结构复杂。包括八种所有制:氏族主所有制;奴婢主所有制;领主所有制;地主所有制;资本家所有制;国家所有制;在华外国资本所有制;劳动者个体所有制。其中后五种存在与广大地区,在国民经济中影响大。 4)对发达国家及其控制的世界市场的依附性。外国资本侵入中国经济内部,控制了中国的工矿业、交通运输业、对外贸易、金融业、关税及财政。 5)国民经济发展的极端不平衡性。沿海发达、西部落后;城市发达、农村落后;农业发达、工业落后。 6)历史地位的过渡性。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结构的不稳定是过渡性的根源,在中国最终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了社会主义社会。 3、简述中国现代工业的产生 中国现代工业的产生、起步时间段为1840-1894年。 1)外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主要是船舶修理、砖茶制造、打包、铁工、印刷、榨油、自来水等新式企业。 2)国家资本主义工业兴起。以“自强”为口号的军用工业和以“求富”为口号的民用工业发展为主的洋务运动是中国走上工业化道路的主要标志。军用工业包括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民用工业包括轮船招商局等。 3)私人资本主义工业兴起。包括机器制造业、机器缫丝业、轧花业、采矿业等。 4、试析1895—1922年中国工业发展状况及原因 从1895年开始,中国工业化进入了发展阶段,其中1895-1913为第一次浪潮,1914-1927为第二次浪潮,1914-1922是中国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从发展速度来看,第一次浪潮19年间,本国资本新开始的、资本在万元以上的产矿为549家,新投资本1.2亿元;外国资本新投资本10万元以上的厂矿136家,新投资本1亿元;全国平均每年新投资本1176万多元。现代工业资本总额,1894年为7745万元,1911-1914年66622万元,增长14.44%。其中制造业资本增长5.7倍,矿冶业资本增长9.3倍。1911新式工矿业总产值约3.48亿,约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8%。1914-1922年私人资本工业增长迅速,到1920年,现代工业资本比1913年增长60%,其中制造业资本增长67%,矿冶业资本增长47%。1920年现代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10.78%,占工农业资本的5.03%。 从产业结构来看,1895-1922年,轻工业发展速度较快,纺织、面粉、火柴、卷烟、榨油、肥皂、印刷、制革、橡胶、玻璃、等都有较大发展。 从地区分布来看,在东南地区工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现代工业开始向北部沿海和少数内地扩展。 原因: 第一次浪潮首先是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 为对国人震动很大, 因为中国一直看不起日本,如今反被赶超;其次,中日甲午战争后, 清政府要负担沉重的赔款,已无力支持和开办耗资巨大的官办工业,无法继续垄断近代工业。第三, 国内的爱国运动也迫使清政府放松对私营近代工业的限制,陆续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明和投资工商业的律令。最后, 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帝制,建立了民国,打破了束缚人民的精神枷锁, 焕发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 1913年到1922年,首先,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特殊国际环境造成了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 1)侵略中国的帝国主义国家经济实力削弱,对中国输出商品减少。国货可以利用市场间隙,获得发展机会;( 2)1914-1915年出现金贵银贱, 这有利于中国商

文档评论(0)

cxlwx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