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性方法文件.docx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经验性方法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 BSUT-BST108】 经验性研究方法 一、经验性方法的意义及其局限性: 经验性方法是一种运用可观察、可测定、可量化的经验材料来对社会现象 或社会行为进行实证考察的方法,它起源于19世纪后期,在现代社会科学中 得到广泛应用。 1、 经验性方法论有三个基本前提: (1) 不偏存在的社会现象具有自身的客观性,这些客观性可以通过一定 的科学方法加以揭示; (2) 人类有能力开发或设计出揭示社会现象之客观性的科学方法; (3) 任何关于社会现象的理论与假设,都能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得到实 证或否定。 2、 经验性研究方法的主要原则: (1)研究程序应具有客观性和可重复性,用于社会调查和分析的技术和 方法不能随意变更;(2)社会科学家的主要目的,是收集和提供关于理论假 设的无可争议的科学数据核材料。(3)通过公开的学术讨论,建构关于社会 现象的一般理论模式或定理。 3、 意义 (1)经验性研究方法强调切实可靠的经验材料或客观数据来揭示社会现 象和社会行为的原因和客观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说,经验性研究方法也是社会 学的一种必不可少的重要方法。 (2)经验学派出发点和着眼点都是紧扣具体的传播实践,有意探索如何 通过传播来控制人的行为,这些研究对于管理层来说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4、经验性方法并不是研究社会现象的惟一方法,它本身也存在着严重的 缺陷: (1) 经验学派忽视了社会现象和人的行为无限复杂,毕竟可观察、可测 定、可量化的经验材料是有限的。 (2) 经验性研究所依赖的程序或技术主要是问卷调査或控制实验。在有 限的实验控制条件下得出的结论往往说明不了丰富多彩和复杂的社会现实。 (3) 经验学派依赖的主要是个人或小群体层面上的经验材料,在研究现 实的社会微观现象方面有一定的效果,但在考察社会的历史过程以及宏观社会 结构方面缺乏有效手段。 (4) 尽管经验性方法论者主张用纯客观的态度来研究社会现象,但这一 点在现实当中很难做到。每一个学者都有自己的文化背景、社会价值和意识形 态,这使得他们的学术立场或多或少都具有特定的倾向性。所谓用“纯自然科 学的方法和态度”考察社会,只能是一种幻想。 二、经验学派关于传播效果研究的14座里程碑: (1) 20年代的培基恩基金会关于电影对少年儿童影响的研究。这项研究 开创了以经验调查方式考察大众传播效果的先河。 (2) 对1938年“火星入侵地球”广播引起的社会恐慌研究。该研究侧重 点不是为了提出关于大众传播效果的一般理论,而是探讨引起恐慌的各种心理 因素。 (3) 1940年的“伊里调查”。(见《人民的选择》一书)这项研究精心 设计了方法和程序,是经验性研究的一个典范。 (4) 40年代关于昼夜广播剧听众的调查研充,这些调査显示了受众媒介 接触的一些基本动机和利用形态,开创了 “使用与满足”研究的传统。 (5) 40年代艾奥瓦大学的农村科学家对玉米改良品种推广与普及过程的 考察,推动了对新事物的“创新一-扩散”传播过程的研究。 (6) 霍夫兰等人在二次大战期间关于电影的说服效果的实验,揭示了传 播效果形成的条件性和制约性。 (7) 二战后至60年代的霍夫兰主持的“关于传播与态度改变的耶鲁项 目”,进一步从传播的主体条件、内容条件、对象条件方面对传播的说服效果 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心理实验。 (8) 50年代《个人影响》是对《人民的选择》提出的各项理论假说的进 —步验证,其意义在于揭示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交织性。 (9) 年的“里维尔项日",对传单和标语的传播效果进行了一系列的心 理实验。 (10) 50—60年代施拉姆等人关于电视对儿童生活影响的研充,揭示了 电视在儿童的生活、学习和社会化过程中的功能、影响和效果。 (11) 70年代以后的“议程设置”研究是经验学派效果研究的一个重要 转折,它使研究人员的关心由微观、个人层面的效果开始转向大众传播的宏观 社会影响和效果。 (12) 60-70年代由格伯纳等人进行的关于媒介暴力内容与社会犯罪的 研究,发现媒介内容在形成人们的现实观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这项研究后来 发展成为“培养”理论。 (13) 60-70年代初由美国国会拨款实施的关于电视与社会行为的大型研 究,该研究的结果以《军医署长报告》发表,包括《电视内容及其控制》、 《电视与社会学习》、《电视与青少年的侵害行为》等6卷。这是关于电视的 社会化功能及其正负效果的一次较全面的研究。 (14) 1982年第二次“军医署长报告”以《电视与行为:十年的科学进 步及其对80年代的启示》为题发表,该报告总结了第一次报告以后的该领域 的研究成果。 三、美国的经验学派 美国的经验学派除了在方法论上坚持经验性实证研究立场以外,还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文档查询,农业合作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土默特左旗农特农机经销部
IP属地内蒙古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150121MA0R6LAH4P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