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第四节生物因素所致职业性损害.ppt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第四节生物因素所致职业性损害.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职业性传染病 职业性传染病:是指在特殊工作场所因感染细菌或病毒而患的传染病,多为人畜共患传染病。 目前,我国法定的职业性传染病有布鲁氏杆菌病、森林脑炎和炭疽、莱姆病、艾滋病(仅限于医生和警察)。 一、炭疽(anthrax) 【病原】炭疽杆菌,是需氧芽孢杆菌属中的一种长而粗的大杆菌,革兰氏染色阳性。炭疽杆菌常单个存在或2~3个菌体连成短链,呈竹节状。炭疽杆菌在有充足的氧气和适当的温度(25~30℃)下能形成具强大抵抗力的炭疽芽胞。 炭疽菌一般浓度的常用消毒药都可在短时间内将其杀死。但炭疽芽胞有极强的抵抗力,煮沸需15分钟才能将其杀死,在干燥的土壤中可存活数十年,一般浓度的常用消毒药对芽胞杀灭作用很差,强氧化剂如高锰酸钾、漂白粉对芽胞具较强的杀灭作用。 【发病机理】 炭疽芽孢杆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荚膜和外毒素。 荚膜:抵抗吞噬作用,有利于细菌在机体内的生存、繁 殖和扩散; 外毒素:损害微血管内皮细胞,增强血管壁的通透性、 减少有效血容量和微循环灌注量,增高血液黏 滞度,导致DIC和感染性休克。 【流行病学】 传染源: 患病的牛、马、羊是主要的传染源,职业性炭疽多见于畜牧业及毛皮加工工业; 职业接触途径:皮肤接触、呼吸道吸入为主; 发病季节:以7—9月为流行高峰。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1~5天,短至12小时,长可达12天。 临床分型: 1、皮肤型:最常见,占95% 2、肺型: 3、肠型: 4、脑膜型: 5、败血型: 1、皮肤型: 常发生于面部、颈部、手部或肩部等露出部位。初起在病菌侵入处皮肤发生一个红色的小丘疹,丘疹很快变成水疱,疱内含有清亮的或带血的浆液,周围组织显著肿胀及浸润,不久,水疱化脓及自然破溃形成溃疡,流出浆液或脓液。病变中心发生坏死并结成坚硬的黑色干痂,在痂的四周皮肤发红肿胀,其上有小水疱和脓疱。患部附近的淋巴结肿大且常化脓。患者常有头痛、关节痛、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 大部分病人症状较轻,坏死的皮肤组织脱落后形成溃疡,发生瘢痕而愈。?? 少数严重的病人,局部红肿明显,形成大疱及严重坏死。病人往往发生持续性高热、恶心、呕吐和全身酸痛等中毒症状。在数日或数周以内,肺、肠、肝、脾及脑等内部器官可有转移的损害,导致病人迅速死亡。 2、肺型: 吸入带有芽孢的尘埃可能发生肺炭疽,其死亡率更高,发病急骤,有寒战高热等中毒症状,咳嗽胸痛、呼吸困难、咳血,体检可见喘鸣、紫绀或颈、胸部皮下水肿、肺内散在湿啰音;胸部X线可见纵膈增宽、胸水形成或肺炎改变;可因呼吸循环衰竭在24小时内死亡,极少数发生炭疽性脑膜炎。 3、肠型: 潜伏期12—18天,较为少见,病人突然发生高热、后续性呕吐、腹泻等严重的胃肠道症状。有时发生肝脾肿大,腹膜炎,病人可因毒血症、败血症及衰竭,在短期内死亡。 4、脑膜型: 大多继发于伴有败血症的各型炭疽,临床表现与其它原因所致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类似,脑脊液常呈血性,涂片可发现竹节状大杆菌。 5、败血型: 大多继发于其它各型炭疽,临床表现为原发型炭疽症状体征,伴有高热、头痛、出血、呕吐、毒血症、感染性休克或DIC。 【诊断】 1、职业接触史: 2、临床表现: 3、职业流行病学调查: 4、辅助检查: 病原检查:涂片镜检或培养增菌后进行细菌学检查; 血清学检查:琼脂扩散试验、补体结合试验、酶联 免疫试验。 【处理原则】 1、隔离治疗: ①卧床休息及隔离,患部不可挤压,也不要切开引流或切除皮肤损害,以防病毒扩散而引起败血症; ②药物:首选青霉素,5-7天;皮肤患部外敷磺胺类软膏或白降汞软膏,1∶8000高锰酸钾稀溶液可以湿敷。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者:接种疫苗(免疫期不超过1年) 二、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 布氏杆菌是一种微小球杆菌,属需氧菌类,革兰氏阴性,无动力,不形成肉芽,不液化明胶,各株之间均有同源性。布氏杆菌对外界的抵抗力较低,在土壤中能存活24-40天,在畜尸肉制品中可存活40天;在羊毛中可存活40-120天。 布氏杆菌病属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 【流行病学特性】 ①布氏杆菌病在世界各地也有出现,特别在毗邻地中海的欧洲及北非洲国家、东非、西亚、中亚、印度、墨西哥和中南美洲等国家尤为常见。 ②病畜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来源,病原菌存在于病畜的组织、尿、乳、产道分泌物、羊水,胎盘及羊盖体内;我国主要以羊为主。 ③人群普遍易感。 ④发病以春夏为多。 【发病机理】 本菌侵入人体后,被吞噬细胞吞噬,由于本菌具有荚膜,能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消毁,并能在该细胞内增殖。经

文档评论(0)

卖报的小行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张**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