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化学学习及实验学术规范.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节 坚持客观性与克服偏见 一、科学共同体对客观性的坚持 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建制。在科学的社会建制的形成过程中,科学研究的参与者为了共同的研究兴趣和目标而相互协作与交流,形成了各种有形或无形的科学共同体。19世纪后期以来,随着大科学时代的来临,科学共同体在全球范围内发展为“在大社会底下进行运作的小社会”。不论是由产业、政府和基金会主导的研究资助渠道,由《科学》、《自然》及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等构成的权威性的论文发表与索引体系,还是诺贝尔奖等国际性专业奖励机制,均建立在同行交流与评议之上。在这一进程中,科学共同体明确意识到,科学研究必须尽可能地坚持客观性和克服偏见,才可能获得较为可靠的知识,使科学共同体通过共享可以信赖的知识,进一步有序地展开新知识的生产,使整个科学知识体系和科研活动建立在较为可靠的基础之上。 科学研究是由科学共同体执行的,科学共同体所能寻求的是科学研究中受到现实条件制约的相对的客观性,而非与具体条件无关的绝对的客观性。不应该简单地将某种科学理论上升为终极或绝对真理,再以此裁判其他科学理论乃至非科学文化和知识。在科学的广泛有效性得到公认的今天,应该超越这种可能导致唯科学主义的观念。 科学是可错的,科学研究是一个在不断试错中改进的过程。由认识的历史局限性导致的错误往往是诚实的错误,它们首先是知识和认知上的差错,而不一定是伦理道德上的不当行为;即便一个学说是错误的,在伦理道德或政治上也未必不可原谅。从这一角度来说,科学家有犯错误的权利,科学共同体和整个社会也应该宽容错误和失败,但其前提是科学家与工程师必须担负尽量避免错误和减少偏见的专业责任,这是维护科学研究中的客观性的基本保证。 科学研究中的客观性建立在保持研究对象的客观性之上。科学研究是一个探究世界奥秘和解决现实难题的过程。在科学研究中,研究对象不可能绝对保持客观性,很多科学研究必然涉及到对研究对象的干预,科学观察往往建立在理论假设之上,还可能受到某些潜在文化价值取向的影响。因此,科学共同体在对研究对象的描述、分析、解释、操作和控制中应尽可能减少研究者的主观因素对研究对象的影响,力图将不同研究者的主观差异对研究结果的影响降到最低,从而使科学共同体乃至整个社会相信科学研究过程和成果的真实性、可靠性及有效性。 二、科学研究中的错误与偏见 一般认为,科学共同体已经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科学方法,科学方法的运用成为其研究范式的一部分;若遵循科学方法,虽未必能达到绝对的客观性,却可以通过同行评议、重复实验等途径,能在很大程度上克服研究中的错误与偏见。但在科学研究中,依然存在各种错误和偏见。 研究中的错误是指那些非系统性的孤立的差错,大致可分为故意的错误和无意的错误两类。故意的错误包括伪造、篡改、剽窃等科研不端行为,无意的错误又可分为疏忽大意和诚实的错误。诚实的错误是指研究者即便认真行事也可能出现的错误。如果研究者态度认真,一些疏忽大意和诚实的错误本可克服,很多现实发生的错误往往与科研不端行为和不当行为相关。由于科学研究是群体性的事业,一个故意的错误或由疏忽造成的错误很容易导致另一个诚实的错误。所以,有些诚实的错误源于理论或实验上认知的局限性,另一些则因接受他人的错误所致。研究中的错误虽然在原则上最终可以运用科学方法加以剔除,但也可能在被揭示之前或在对其危害认识不足的情况下,造成研究秩序的混乱,甚至导致灾难性后果。可见,对科学研究来说,严谨和审慎的科学态度尤其必要。 案例2-1 泰瑞(Terry)是一个高能粒子物理研究组的研究生,其所在研究组的工作是运用气泡室探测高能粒子。泰瑞的导师相信他发现了一种新的粒子,因为他自认为在气泡室拍摄到了一条非同寻常的粒子径迹。但泰瑞对此深表怀疑:那条径迹很不明显而且在其他许多照片上并未显现,它可能是由胶片或照片印制设备的瑕疵所致。泰瑞应该摆明对此潜在发现的疑惑吗?他应该怎样提出他的疑惑呢?如果他的身份是一个同事而不是学生,相应的处置会有所不同吗? 研究中的偏见是由研究者的主观倾向造成的系统性差错,其危害波及整个研究数据、实验设计或理论假设。偏见可能源于包括研究者主观信念,如研究者对某一理论的正确性深信不疑到了无视证据的程度,也可能源于实验方法或分析方法上的漏洞。偏见一般涉及研究者的错误的主观倾向,而与疏忽或恶意无关。很多有偏见的研究者相信他们的研究方法将产生真知,而未意识到,如果研究方法本身不客观可能会影响研究结果。如果研究者对其偏见过于执迷不悟,有可能导致选择性观察等自我欺骗的情形(参见下文有关病态科学的讨论)。 较容易产生偏见的情况包括:在数据采集(如社会调查)中问卷本身可能具有暗示或预设;在观察现象时对观察结果有所预期;在进行统计相关分析时不加说明地忽略那些偏离相关曲线的数据;在因

文档评论(0)

cjp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0131150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