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C51编程)01》.ppt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C51编程)01》.ppt

  1. 1、本文档共8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章 单片机概述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C51编程)(第2版) 目 录 CONTENTS 1.1 单片机简介 1.2 单片机的发展历史 1.3 单片机的特点 1.4 单片机的应用 1.5 单片机的发展趋势 1.6 MCS-51系列与AT89C5x系列单片机 1.7 各种衍生品种的51单片机 1.8 PIC系列单片机与AVR系列单片机 1.9 其它的嵌入式处理器简介 1.1 单片机简介 一片半导体硅片集成:中央处理单元(CPU)、存储器(RAM、ROM)、并行I/O、串行I/O、定时器/计数器、中断系统、系统时钟电路及系统总线的微型计算机。 具有微型计算机属性,因而被称为单片微型计算机,简称单片机。 1.1 单片机简介 主要应用测控领域。单片机处于测控系统的核心地位并嵌入其中,所以国际上通常把单片机称为嵌入式控制器(EMCU,Embedded MicroController Unit),或微控制器(MCU,MicroController Unit)。我国习惯于使用“单片机”这一名称。 单片机是计算机技术发展史上重要里程碑,标志着计算机正式形成了通用计算机系统和嵌入式计算机系统两大分支。 单片机体积小、成本低,嵌入到工业控制单元、机器人、智能仪器仪表、汽车电子系统、武器系统、家用电器、办公自动化设备、金融电子系统、玩具、个人信息终端及通讯产品中。 1.1 单片机简介 按用途可分为通用型和专用型两大类。 通用型:内部可开发资源(如存储器、I/O等各种外围功能部件等)可全部提供给用户。 专用型 专门针对某些产品的特定用途而制作的。 1.1 单片机简介 例如,各种家用电器中的控制器等。由于特定用途,单片机芯片制造商常与产品厂家合作,设计和生产“专用”的单片机。 在设计中,已对“专用”单片机的系统结构最简化、可靠性和成本的最佳化等做了全面综合考虑,所以“专用”单片机具有十分明显的综合优势。 无论“专用”单片机在用途上有多么“专”,其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都是以通用单片机为基础。 目 录 CONTENTS 1.1 单片机简介 1.2 单片机的发展历史 1.3 单片机的特点 1.4 单片机的应用 1.5 单片机的发展趋势 1.6 MCS-51系列与AT89C5x系列单片机 1.7 各种衍生品种的51单片机 1.8 PIC系列单片机与AVR系列单片机 1.9 其它的嵌入式处理器简介 1.2 单片机的发展历史 按处理二进制位数主要分为:4位单片机、8位单片机、16位单片机和32位单片机。 发展大致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4年~1976年):单片机初级阶段。因工艺限制,双片形式且功能较简单。1974年12月,仙童公司推出了8位的F8单片机,实际只包括了8位CPU、64B RAM和2个并行口。 第二阶段(1976年~1978年):低性能单片机阶段。1976年Intel的MCS-48单片机(8位)极大地促进了单片机变革和发展,1977年GI公司推出PIC1650,但这个阶段仍处于低性能阶段。 1.2 单片机的发展历史 第三阶段(1978年~1983年):高性能单片机阶段。1978年,Zilog公司推出Z8单片机,1980年,Intel公司在MCS-48系列基础上推出MCS-51系列,Mortorola推出6801单片机。使单片机性能及应用跃上新台阶。 此后,各公司8位单片机迅速发展。推出的单片机普遍带有串行I/O口、多级中断系统、16位定时器/计数器,片内ROM、RAM容量加大,且寻址范围可达64KB,有的片内还带有A/D转换器。由于这类单片机性/价比高,得到广泛应用,是目前应用数量最多的单片机。 1.2 单片机的发展历史 第四阶段(1983年~现在):8位单片机巩固发展及16位单片机、32位单片机推出阶段。 16位典型产品Intel公司的MCS-96系列单片机。而32位单片机除具有更高集成度外,其数据处理速度比16位单片机提高许多,性能比8位、16位单片机更加优越。 20世纪90年代单片机大发展时期,Mortorola、Intel、ATMEL、德州仪器(TI)、三菱、日立、飞利浦、LG等公司开发一大批性能优越的单片机,极大推动单片机应用。近年,不少新型高集成度的单片机涌现。目前,除8位单片机得到广泛应用外,16位单片机、32位单片机也得到广大用户青睐。 目 录 CONTENTS 1.1 单片机简介 1.2 单片机的发展历史 1.3 单片机的特点 1.4 单片机的应用 1.5 单片机的发展趋势 1.6 MCS-51系列与AT89C5x系列单片机 1.7 各种衍生品种的51单片机 1.8 PIC系列单片机与AVR系列单片机 1.9 其它的嵌入式处理器简介 1.3

文档评论(0)

OnlyOn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