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创新教学:课堂转型的关键在于走向“深度知识”的教学.docxVIP

新课标下的创新教学:课堂转型的关键在于走向“深度知识”的教学.docx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课标下的创新教学:课堂转型的关键在于走向“深度知识”的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不再要求表面的“浅层知识”教学,而是追求“深度知识”的教学,以综合能力带动素养培育,实现深度学习。基于此,一线教育人该如何进行课堂转型?本文中,钟启泉教授以“创意课堂”教学模式为核心,为教师提供参考。

01从“灌输课堂”走向“创意课堂”

现代社会中无论哪一种职业都需要创造性教育。时至今日,我们生活在创造性的时代,那些无需创造性的活动,全都自动化了。

因此,单纯地向学生传递“浅层知识”,无论对于学生还是教师都是极大的时间浪费。学生所需要的并不是往昔的灌输“浅层知识”的教学,而是“创意课堂”。当代学习科学的倡导者索耶(R.K.Sawyer)彻底批判了这种落后于时代的教育。他在大学开设的讲座中,每次必定会向学生提出如下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在你取得高分的一个月之后,所学的内容被忘得精光。——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

第二个问题:“即便得了高分,其实并不理解所学的知识。——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

通过调研显示,大多数学生都出现了以上两种情况。这样的课堂情景是司空见惯的,因为大多学校实施的是“灌输教学”。教师一味填鸭式地灌输教科书知识,学生拼命死记硬背,然后通过考试证明自己“掌握”了知识。这样,学生只能学到浅层的事实性知识与步骤性知识,只能进行最低水准的认知处理,其结果只能获得“浅层知识”(shallowknowledge),考试之后自然被忘得一干二净。

培育“创造性”的最佳策略是借助“创意课堂”实施“创造性知识”(creativeknowledge)的教学,亦即“深度知识”(deepknowledge)的教学。

有了“深度知识”才能从深度理解教材开始,活学活用,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模式具备如下特质:

(1)关注更深刻的概念性理解。

(2)不能单凭教师的讲授,需要聚焦学习过程。

(3)创设学习环境,应当支援学生作为“学习共同体”的熟练者所需要的一切知识背景。

(4)基于学习者的既有知识的环境,进行基于学生既有知识的环境设计。

(5)促进反思。学生在借助对话与文本表达自己的知识、分析自身的理论、作出反思之际,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

在这种学习环境中教师承担种种旨在帮助学习的角色作用,存在形形色色的介入方式:从教学模式的提示开始,到诱导学生走进学术世界,提供“脚手架”,帮助学生自身展开探究或是参与共同体的探究。

学习科学的研究表明,支撑“创造性知识”的绝非“浅层知识”,而是“深度知识”。而“灌输教学”只能传授“浅层知识”,但“浅层知识”不能支撑创造性。

“深度知识”即“创造性知识”——以“浅层知识”为基础、置于境脉的学科基本原理与理论的概念性理解。有了创造性知识,才能理解基础的知识,并且懂得如何运用学到的知识去展开思考。“创意教学”并不否定重要事件与技能的学习,“创意教学”同事实性知识的教学并不对立。

要能够读写,就得学会必要的词汇;要进行数学运算,就得记住九九乘法口诀;富于创意的作家拥有比常人更丰富的语汇。因此,在“创意课堂”中涵盖了“浅层知识”,所不同的是,这些知识不是碎片化的,而是链接在丰富的概念网络之中的。“知识”形成范式,赋予深度与意义。

02以“即兴”与“框架”实现“深度知识”的教学

(1)学科教学与深度知识

在创意课堂中,不同学科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就是旨在引导学生掌握每一门学科的“深度知识”,这样,学生不是把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科内容的知识作为“浅层知识”,而是作为“深度知识”(创造性知识)来学习的。

下面以数学、科学与历史的“深度知识”为例进行简要说明。

数学“深度知识”

重点不是学习公式、不是单纯地记住“浅层知识”,而是着力于数学思维能力的培育。诸如,理解基础;对问题的种种探索;懂得在设定问题时应当采取怎样的方法;运用概念,链接相关概念;链接其他单元学习的概念与过程。

科学“深度知识”

科学的“深度知识”意味着宏大、深邃、贯通。2013年美国公布的新一代科学学科的标准(NextGenerationScienceStandards,简称NGSS)注重“创造性知识”。在NGSS中,科学教育最重要的学习目标涵盖模型、因果、系统与系统模型、能量与物质等七个跨学科的概念。这七个概念是深度相关、便于应用的。这种“创造性知识”支撑着如下广泛的、高阶的创造性活动:

(1)围绕问题的大量相关的数据收集与生成(支撑发散性思维)。

(2)分析与解析数据(同综合性思维相关)。

(3)基于数据的概念形成(基于丰富的想象力的思考)。

(4)基本原理的特殊应用(依存于适应性熟练)。

“太阳是恒星。”——是“浅层知识”还是“深度知识”?NGSS以小学五年级学生的问题为例,说明了学习“深度知识”的必要性。“由于太阳离地球最近,所以,它是人们可从地球上目视到

文档评论(0)

教育教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各学科教育教学资料、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5月14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