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整本书阅读分享交流课教案.docxVIP

《童年》整本书阅读分享交流课教案.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童年》整本书阅读分享交流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深入感受人物形象,受到思想的启迪。体会小说的魅力。

2提高孩子的阅读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进而激发深入阅读、广泛阅读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

1了解作者高尔基,了解《童年》写作背景。

2熟读《童年》一书,理清人物关系,画出人物关系图。初步感受人物形象。

3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整体回顾感知

1.师:我们知道《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实,高尔基就是文中主人公阿廖沙的生活原型。读完这本书,你觉得阿廖沙或者说高尔基的童年跟我们的童年有什么不一样吗?

谁能用一个词概括一下阿廖沙(高尔基)的“童年”是怎样的童年?(预设:苦难、悲哀…)

2.那么苦难的根源是什么?这节课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再次走进这本书,走近那些人,那些事。

二、走近那些事——简要概述

阿廖沙在成长中经历了哪些痛苦与磨难?简述一个事例。

三、走近那些人——感受人物形象

你最喜欢书中的哪个人物?说明理由。你最不喜欢哪个人物?说明理由。

1.小组交流。

2.全班分享交流。

3.思考:你是怎样体会到这样的鲜活人物形象的?引导学生回顾梳理教材第四单元小说中,体会人物形象的方法。

四、思考:

外祖父家庭成员之间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形成这种气氛和矛盾的主要根源是什么?

五、补充背景资料

帮助理解小说主旨,渗透感恩社会、祖国的教育。

六、质疑与思辨

在如此艰难困苦、令人窒息的环境里,阿廖沙为什么没有被压垮或变坏?反而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善良、并卓有成就的人?试着分析一下。并说一说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1.学生自由交流。教师相机串联。

2.出示高尔基的一句话,配乐读给同学们听:

回忆过去,我以为自己那时可以说是个蜂窝。而各种各样平凡的、默默无闻的人,犹如蜜蜂将蜜源源不断储入蜂房那样,各尽所能、毫无保留地将生活知识和思想传授给我,丰富着我的心灵。这种蜂蜜常常夹杂着污垢,含有苦味,但无论是什么样的知识,归根结底还是蜜。

3.提出一点希望。(做人方面的)

七、拓展延伸:

纵观《童年》、《在人间》、《大学》三本书,结合高尔基的个人成长史,你觉得他成才的原因还有哪些?带着这个问题继续阅读三本书。

教学札记

上周我校开展了整本书阅读分享课的课例研究,我执教了《童年》整本书的阅读分享课,在问题的引领下,同学们即兴发言,与书中人物对话,与作者对话,与时代背景对话,与同学老师对话,与自我对话。分享交流中学生思维的碰撞与真情的表达让我感动、欣慰。

课首我首先请同学们整体回顾:

“我们知道《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实,高尔基就是文中主人公阿廖沙的生活原型。读完这本书,你觉得阿廖沙或者说高尔基的童年跟我们的童年有什么不一样吗?”

和预设的一样,同学们大多说高尔基的童年是苦难的,悲哀的……顺势利导,我出示问题:“那么苦难的根源是什么?这节课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再次走进这本书,走进那些人,那些事。”

首先围绕着大问题,走进那些事——简要概述阿廖沙在成长中经历了哪些痛苦与磨难?简述一个事例。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引领大家回顾阿廖沙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的痛苦的事,为了后面感受人物形象和感悟小说主旨做铺垫,同时也为了锻炼孩子们的概括能力。接着走进那些人,感受人物形象——你最喜欢书中的哪个人物?说明理由。你最不喜欢哪个人物?说明理由。其实读小说无非就是感悟人物形象,在感悟人物形象的基础上理解小说的主旨,体会人文内涵。

同学们在交流人物形象的时候,有理有据。如在交流“喜欢的人物”时,先说明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谁,再说我觉得他怎样,我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这样的交流方式已经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形成习惯,不用教师再追问“为什么”或者“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因为在公共发表的时候不可能每个人都发表,所以我安排了小组交流环节,在小组中每个人充分交流各自喜欢的人物和不喜欢的人物,说明理由。如果某个同学交流的人物大家都喜欢或讨厌,就补充各自喜欢或讨厌的理由。小组成员互相补充,互相质疑,每个人都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做到了一个都不能少。

在进行公共发表的时候,我们先交流了喜欢的人物,然后又交流了不喜欢的人物。在交流的过程中,同学们互相补充,互相交融,互相质疑。那细腻而又精彩的见解,那交响而又润泽的对话氛围,令在座的老师投以赞叹的目光和会心的微笑。在同学们的交流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逐渐展现在大家面前。当人物形象逐渐饱满时,我适时抛出了一个问题:你是怎样体会到这样鲜活的人物形象的?引导学生回顾梳理阅读小说体会人物形象的方法。我旨在引导回顾“通过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环境等描写体会人物形象”的方法,但是没想到同学们除了梳理出这些方法之外,还梳理了出对比的方法、以事见人的方法等。正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俗话说,教材只是例子,那么我认为,整本书阅读也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0****514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二级建造师持证人

分享知识,传播快乐!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3月19日上传了二级建造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