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3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doc

2010年33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0年33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录

TOC\o"1-9"\h\z\u目录 1

正文 1

文1:2010年33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

1资料与方法 2

2.1性别与年龄男169例 2

2.2给药途径口服给药115例 2

2.3涉及药品品种分布根据报告可知 2

2.4涉及的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见表3 3

2.5新的药品不良反应33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 3

文2:4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4

1资料与方法 5

2结果 5

2.1患者的年龄、性别 5

2.2ADR程度及转归 5

2.3引发ADR的药物种类和例次 6

2.4引发ADR的给药途经 6

2.5ADR涉及的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 6

2.6导致严重ADR的药物及临床表现 6

2.7报告人及职业 6

3讨论 7

3.1引发ADR的药品种类 7

3.2引发ADR的给药途径 7

3.3ADR的临床表现 8

3.4报告人的职业 8

原创性声明(模板) 8

正文

2010年33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文1:2010年33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为全面了解2010年ADR发生情况,现将2010年1-12月期间上报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平台339例ADR报告进行分析总结,以供医疗机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为药品上市后再评价和药品监管提供重要依据。

1资料与方法

统计2010年1-12月期间上报的ADR有效报告339例,利用省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平台报告系统Excel建立相关表格并将其作为统计分析对象,将对象的性别、年龄、设计药物及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和分析。

2结果

2.1性别与年龄男169例

1性别与年龄男169例(49.85%),女170例(50.15%),性别无明显差异。各年龄段患者分布情况,年龄最小2岁,最大88岁。

2.2给药途径口服给药115例

2给药途径口服给药115例,占33.92%;静脉给药219例,占64.60%其他5例(鼻饲1例,皮下注射3例,肌内注射1例),占1.47%

2.3涉及药品品种分布根据报告可知

3涉及药品品种分布根据报告可知,339例ADR报告中涉及13个药品种类,药品种类及构成见表1。具体涉及抗感染药物情况见表3。

表1引起药品不良反应涉及的药品种类及构成比

表2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抗感染药物种类及构成比

2.4涉及的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见表3

表3涉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

2.5新的药品不良反应33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

5新的药品不良反应33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新的ADR报告数为61例,占总数17.99%,其中新的严重的ADR报告8例,新的一般的ADR报告53例,具体详见表4

表4新的药品不良反应种类及构成

3讨论

在临床治疗中,药物的使用非常广泛,并且使用药物的种类也非常多,但是在药物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与药物治疗目的无关的有害的反应,这些反应就是通常所说的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通常是在正常用法以及治疗量时出现的,这些不良反应是药物所固有的,虽不能彻底消除,但是可以采取一定手段减少其发生的。

在本次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中,对于发生的不良反应,在临床上多采取停药措施,而对于出现较严重过敏性休克等病例,临床上均给予立即对症处理,患者病情均好转或者痊愈,没有出现死亡病例。

临床用药的剂型很多,有片剂、胶囊、针剂等,在本次调查分析中,发生不良反应的用药途径占比例最大的是静脉滴注,所以说在药品给药途径中,用药滴注的针剂类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最高,为此要严格遵守静脉用药的适应证,能口服的就不要采用肌内注射,能肌肉注射的就不要采用静脉给药,尽量减少静脉给药所引起的不良反应。

在本次调查分析中,发现抗生素在药物种类引起不良反应的机率最高,占59.88%,而在抗生素中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又居多,抗菌药引起不良反应的症状主要是皮肤的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皮疹、荨麻疹、搔痒等,严重的是过敏性休克等。从以上可以看出,抗菌药的过度应用,会大大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但给患者带来痛苦,还会产生大量的耐药菌,使耐药菌群在体内迅速繁殖,有可能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应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严格遵循抗菌药合理应用原则,避免过多使用抗菌素,减少不必要的联合用药、无指征的预防性用药等情况发生,从而减少抗菌药导致的不良反应。

对于药物不良反应来说,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可以预防,可以从最大程度上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在用药时注意:①首先要了解患者对某些药物的过敏史;②注意老人、小儿等用药的不同;③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的用药,特别是妊娠前3个月的用药特别注意

文档评论(0)

asen199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