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教学设计.docx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教学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教学设计

课程目标

了解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精神的成就。

素养目标

时空观念:了解当代中国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

历史解释:辨别“法制”与“法治”

唯物史观:运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认识我国法制建设与时俱进的特点。

史料实证:运用史料分析依法治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家国情怀:新时代青年的担当。

课堂导入:山东于欢“辱母”案、北大吴谢宇弑母案。

山东于欢“辱母”案:于欢在亲眼目睹母亲被追债人侮辱后,拿起一把水果刀,导致辱母者因失血性休克死亡,另外两人重伤,一人轻伤。一审判故意伤害罪,无期徒刑,二审判防卫过当,判五年有期徒刑。

北大吴谢宇弑母案:北大学子吴谢宇认为母亲在父亲病故后,失去对生活的意义,2015年7月10日于家中杀害母亲。一审宣判吴谢宇死刑,二审中止审理。

上述两个案件充分的体现法治与德治的融合,新中国成立以来,如何平衡“法”与“德”之间的关系,衡量“法”与“德”之间的底线。今天,我们通过回顾当代中国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来一探究竟。

新课讲授

(一)法治底线—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问题:快速阅读课本55至56页,找时间和重要的历史事件,梳理新中国法治建设发展的进程。

(1)20世纪50年代:初创时期

过渡:中共真的非常了解农民,《婚姻法》中明确的规定实行“一夫一妻制”,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后宫佳丽三千,你争我抢,丈夫一个头两个大,一夫一妻制,齐心共建幸福家庭);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1950年颁布并实行。新中国成立后出台的第一部基本法。

一夫一妻制:最早始于1912年民国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但是因为当时人们的封建思想并未完全的根除,许多人依旧存在可以纳妾的情况。1950年颁布并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才真正意义的完全实施了一夫一妻制度。

过渡:靠什么建设幸福家庭呢?中国农民最关心什么问题啊?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土地法》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保证农民“有田可耕,解决温饱问题”。

过渡:小家建设好了,要来筹备大家。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五四宪法”:

地位: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意义:确立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法治这个框架已经成型。

(2)文化大革命时期---严重破坏

问题:这个框架牢固吗?……什么事件体现了初创时期的法制不牢固。

过渡:文化革命,社会主义法制遭到严重的破坏。刚刚有起色的中国又停滞下来了,有点迷失方向。

问题:是什么事情让迷失的中国重新找到方向。

(3)改革开放:法治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过渡:是什么事情让迷失的中国重新找到方向。

十六字方针: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律成为社会的底线、高压线,任何人触碰了这底线,必将受到相应的制裁。

八二宪法:新增"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将国家性质由"无产阶级专政"恢复为"人民民主专政"

思考点:结合课本59页的学习拓展,谈谈对“加强人民当家做主制度保障”的理解

(4)20世纪90年代以来—依法治国时期

问题:阅读课本56页第一段的内容,找出20世纪90年代,法治建设的“亮点”。

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法制改为法治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问题:思考:结合课本56页的思考点,“制”改为“治”的认识

法制:本义是一个静态的概念,

法治:是一种贯彻法律至上、严格依法办事的治国原则和方式。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八二宪法中就新增"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条文;基本的内容包括“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尊严权”。

事例:星星的孩子小岱---价值观:世界因不同而精彩,每一个都应该尊重别人的与众不同,这不仅仅是法律规定的底线,更是我们内心的道德底线。

过渡:经过60年的建设,在中共的带领之下,2010年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逐步走向成熟的标志

实现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有法可依;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法制基础。

过渡(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之后,中国停止建设法治社会没有。

问题:阅读课本56页第二段,通过定位时间和重大的会议,看看中国在法治建设中又取得哪些成就。

十八大(2012):

2018《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

2020.5《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用法律去构建底线,帮助人民解决生活中各种繁琐的小事,提高人民的生活的幸福感。

2022年民政部中国结婚、离婚率:

结婚率:千分之6.6,

文档评论(0)

教学资源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案 试题 课件 作业 各类复习资料 各类考试试卷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