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教学设计.docx

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教学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及解读:

1.课程标准: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特征,知道中央集权体制下古代中国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

2.解读:

(1)教材分析:从本课的标题来看,本课学习可分为三个部分:①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制度;②中国古代官员的管理制度;③中国古代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的关系及其对统治的作用。

(2)学情分析:①在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纲要上的学习中,学生对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尤其是对科举制的知识储备已经较为丰富。经过高一的学习,学生们对中国古代官员选拔制度的演变历程、演变趋势和特点已比较熟悉。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将对高一已经学过的基础知识进行简要的回顾,将课堂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探究、理解为什么将科举制作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项重大创举,对科举制的意义进行深化学习。②在纲要上的学习中,我们对中国古代官员的管理制度实际上已经做过零散的介绍和补充,如在讲各朝代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过程中强调过官员和部门之间的分权与制衡(三公九卿、中外朝、三省六部、知州与通判等),侧重于对官员的监察与制衡,对官员的考核少有涉及。因此学生对官员考核制度比较模式,在这一部分的史实梳理中可适当放慢速度,强调学生课前预习并检查效果。③经过高一反复的训练,大部分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意识:中国古代各项制度的发展演变实际上是围绕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这一核心展开的,那么在本课的学习中,教师应着重强调这一点,将学生潜在的意识挖掘出来并加以强化。

二、学习目标:

根据对课程标准、学情和课本的分析,制定本课的学习目标如下:

1.结合课文和纲要上所学知识,梳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基础知识;

2.通过设问引导,理解举制是选官制度史上的重大转折和创举,并分析其意义。

3.阅读课本梳理中国古代官员管理制度的演变历程,并从中分析管理制度发展特点和意义

4.理解官员选拔制度与管理制度与加强封建统治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设计

(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1.基础梳理

朝代

西周

春秋战国

秦朝

汉朝

魏晋

隋唐—清

制度

标准

选拔权归属

评价

设计意图:要求学生回顾所学,完成上表,对各阶段选官制度的概况和选官制度的演变复习并掌握,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师设问,回答问题,层层深化对选官制度,尤其是科举制的理解。

2.问题探究:

(1)设问:你认为哪种选官制度可谓是重大变革?请说明依据。

答案预设:①依据选官标准划分,a西周→春秋战国/秦国的选官制度变革可视为重大变革,因为从依据血缘、官职世袭→依据才能、中央任免,使选官标准变得更公平,且有利于君主集权,开始打破贵族对政治制度的垄断,是选官制度发展的重要一步。

b也可将魏晋→隋唐视为重大变革,因为依据门第、才能→考试,使选官标准由主观→客观,科举制与儒家思想、经典紧密结合,使选拔标准更规范有据可依。

②依据选拔权归属划分:魏晋→隋唐:选官权正式收归中央,由吏部或者皇帝掌握,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强化的重要表现。

教师总结:由此可见相较之下,科举制实现了选官制度的标准更加客观、公平,程序规范化严密化,选官权正式确立为中央所有,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强化的需要,故科举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项重大创举。

由此可衔接所学,引导学生多角度重点对科举制进行评价。

科举制评价:一分为二,多角度阐述

政治角度:对统治者、对国家治理、对政治势力演变、阶级矛盾...

文化角度:儒学、教育、社会思想

(2)设问:选官制度的演变是为了适应不同阶段国家治理的需要。请以此为题,任选1~2个阶段进行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语言流畅。

设计意图: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一步理解选官制度演变原因,以及选官制度与封建专制强化之间的关系。

答案预设:

观点:选官制度的演变是为了适应不同阶段国家治理的需要。

春秋战国时期世卿世禄逐渐被以才能为标准的军功爵制所取代,适应了该时期争霸战争和社会转型的需要。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出现并发展,生产力提高;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宗法制崩溃,士阶层活跃,人才涌现;诸侯争霸要求富国强兵,渴望人才。故纷纷展开变法,如商鞅在秦国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奖励军功,提高军队战斗力,打击贵族垄断政治特权,促进新兴地主阶级力量成长,加速秦国向封建社会转型,为日后统一中国奠定基础。

3.强化巩固

以适量习题,多角度考察学生对本小节的掌握情况,强化巩固。

(1)西周在选任官员时,推行“六德”“六行”的道德等级体系。“六德”即“知、仁、圣、义、中、和”,“六行”即“孝、友、睦、姻、任、恤”。这种做法(A)

A.适应了宗法礼制的要求

B.完善了官员考核制度

C.推动了官僚政治的建立

D.增加了儒生入仕机会

(2)隋文帝废除汉代以来州郡长官自辟僚佐的制度,规定凡九品以上地方官吏都要经中央的

文档评论(0)

教学资源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案 试题 课件 作业 各类复习资料 各类考试试卷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