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瘀证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发布时间:2011-06).pdfVIP

血瘀证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发布时间:2011-06).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2/12/6血瘀证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发布时间:2011-06)

血瘀证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发布时间:2011-06)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关于制订中西医结合标准化项目通知”的要求,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委托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成立了专项课题小组,在以往血瘀证及活血化瘀30余年的

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德尔菲问卷调查,经过相关专家广泛讨论,制订了《血瘀证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

根据血瘀证及活血化瘀诊治研究的特点,本指南在制定上以客观、注重理据、广泛听取相关专家意见为基本要求,在诊断方面通过目前各标准的文献引用情况、问卷调查及相关专家论证情况,突

出临床实用性、可操作性,确立了新的诊断标准,同时对近年一些新的、认识比较统一的检测指标进行了补充。在治疗方面通过文献和专家调查、专家论证等方法,确定了血瘀证常见类型及判定

标准、中西医常用治疗方法、方剂等。

1血瘀证中西医结合诊断标准

目前常用血瘀证中西医结合诊断标准共有5个,最早为1982年标准,距今均已超过20年,难以符合临床及医学发展的需要。本次通过文献调查、专家问卷、专家论证等方法,适当进行了修订与补

充,新标准内容如下。(1)舌质紫黯或舌体瘀斑、瘀点,舌下静脉曲张瘀血。(2)面部、唇、齿龈及眼周紫黑者。(3)肌肤甲错(皮肤粗糙、肥厚、鳞屑增多),不同部位的静脉曲张,毛细血管扩张。(4)

固定性疼痛或刺痛、绞痛。(5)出血后引起的瘀血、黑粪、皮下瘀斑,或空腔脏器的积血和积液。(6)月经紊乱、痛经、色黑有块。(7)肢体麻木或偏瘫。(8)精神、神志异常。(9)脉涩或结代,或无

脉。(10)腹部抵抗感或压痛等腹诊阳性者。(11)脏器肿大、新生物、炎性或非炎性包块、组织增生。(12)影像学显示血管狭窄、闭塞或血流阻滞;抑或血小板聚集性或血液流变性等理化指标异常提

示循环瘀滞。凡具有上述依据2项以上(包括2项)者,可以诊断为血瘀证。

1.1标准修订说明在本指南制定过程中,课题组委托中国中医科学院信息研究所,利用CNKI中国引文数据库及CNKI全文数据库,查询了现有5个常见血瘀证诊断标准自颁布以来到2009年12月底

的引用情况。(1)血瘀证诊断试行标准(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第一次全国活血化瘀学术会议,1982.10,上海)被引频次:10次。(2)血瘀证诊断标准(第二次全国活血化瘀研究学术会议修订,1986.1

1,广州)被引频次:104次。(3)国际血瘀诊断标准试行方案(小川新,1986,日本)被引频次:4次。(4)血瘀证诊断标准的研究(王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88,8(10):585-589)被引频次:59

次。(5)血瘀证诊断参考标准(血瘀证研究国际会议,1988.10,北京)被引频次:98次。

根据上述查询结果,结合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进展的实际情况,综合了文献引用较为广泛的1986年广州标准和1988年国际会议的诊断参考标准,并结合问卷调查及讨论结果,通过相关专家多次

论证,制修订了更加注重临床实用性、可操作性,尽可能体现近年研究成果的上述标准。

1.2删除或修改了某些临床表现项目(1)1986年标准中腭黏膜征阳性(血管曲张、色调紫暗)一项,临床实用性差,且与舌质紫黯、舌下静脉曲张,血管异常之内容有所重复,故予以删除。(2)血管异

常一项与舌下静脉曲张、唇及齿龈和眼周紫黑,影像学检查一项重复,故进行了删减与合并。(3)固定性疼痛或绞痛、或腹痛拒按一项症状与体征混杂,而且刺痛也是瘀血的重要表现之一,故进行

了补充并分为两项,且突出了腹诊的内容。(4)血不循经而停滞及出血后引起的瘀血、黑粪、皮下瘀斑或血性腹水一项,繁琐而且不单单是血性腹水为离经之血,因而进行了修正。(5)精神狂躁一项

比较局限,比如难以包括抑郁或焦虑、血管性痴呆、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因而修改为精神、神志异常。

1.3实验室依据(1)1986年广州标准提出七项指标,其中病理切片有瘀血表现一项临床鲜有使用,故予以删除。(2)血液流变学研究始动了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的客观化,多年来相关的临床报告与实验

研究众多[1-3],但国内血液流变测量仪器繁多,方法欠规范,严重影响了结果的横向可比性,有关部门正在规范管理方面的工作,有望逐步改善上述不足。(3)血小板聚集性、黏附性以及凝血指标

的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证持证人

...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2月25日上传了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