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哲学基础理论.ppt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儿童哲学基础理论 • 一 哲学与儿童互通 • 二 儿童的哲学潜能 • 三 儿童的哲学发展 • 四 研究对象及目的 一 哲学与儿童的互通 • 哲学的本义与儿童 • 哲学问题与儿童 • 哲学思维与儿童 • 哲学思维方法与儿童 1.1 哲学的本义:“ 爱智慧 ” 儿童与哲学本义的互通: 日常生活 好奇与惊奇 怀疑与困惑 探究与创造 适应与智慧 1.1 结语: 儿童与哲学本义互 通 首先 , 儿童是作为本能的探究者存在的。 适应型智慧(偏于被动) 其次 , 儿童是作为审美的探究者存在的。 创造型智慧(偏于主动) • 据说朱熹小时候刚会说话 , 他父亲就对 他进行启蒙教育 。他父亲指着天说: “天也 。 ”朱熹反问说: “天之上何 物? ” • 一个名叫蒂姆的大约6岁的孩子 , 一边 忙着舔一个罐头 , 一边问: “爸 , 我们 怎么能肯定所有东西都不是一个梦呢? 案例一: 1.2 哲学问题与儿童 • 宇宙之谜的最一般问题 案例: 波普尔在8岁时听人说太阳系和空间是无 限的 , 对此感到迷惑不解 。他无法想象一个 无限的空间 , 但如果空间是有限的 , 空间外 面是什么东西呢?他去问他父亲 , 父亲建议 他去问一个叔叔 。叔叔首先问波普尔是否理 解不断延续的数系 , 波普尔回答说不难理解。 然后他要波普尔想象一堆叠着的砖 , 并且把 一块又一块砖加在砖堆上 , 如此类推以致无 穷 , 永远填不满宇宙的空间 。波普尔觉得这 个回答对他有所帮助。 案例:乔丹(5岁)在一天晚上八点上床睡觉时 问到:“如果我八点钟睡觉,明天早上七点 钟起身,我怎么能断定时钟的短针只走了一 圈呢?我是不是要整晚不睡, 一直看着它呢? 要是我望了望别处,哪怕是一会儿,短针也 可能走了两圈。 ” 分析: 1、乔丹的困惑实质上是关于归纳法的一个哲学 问题。他在质疑归纳推理是否真的有效:不论他观察 到的证据是多么充分,也无法将观察到的时刻合理地 推论到未观察到的时刻。 2、对归纳法的认识。归纳法问题的讨论在哲学上是个 老问题了,从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到培根的《新 工具》到笛卡儿《沉思录》,甚至现代的罗素的《哲 学问题》,归纳法的有效性问题一直都还在争论之中。 罗素对这一问题的阐述是:我们能否证明,可以将观 察到的例证作为未观察到的例证的指南,如果能够, 是在什么基础之上?也就是说,已有的经验怎么能够 为未知的将来做认知的指南?归纳法更多地是经验层 次上的总结。 • 人生之谜的最一般问题 案例: 一个叫伊安的小孩家里来了客人 , 其中 包括3个孩子 。他们爱看的电视节目 , 伊安不 看 , 而伊安爱看的节目 , 那3个孩子不爱看 。 他妈妈说:“伊安 , 他们人多 , 你一个人看 电视的话 , 就太自私了 。 ”伊安只好让给他 们看 。可他很委屈 , 对妈妈说:“妈妈 , 为 什么3个人的自私就比一个人自私好呢? ” • 文化之谜的最一般问题 • 在詹姆斯和他父亲中间发生了争论,詹姆斯说:“我知道这是 什么!”他父亲回答道:“不过你可能错了!”然后丹尼斯(4 岁7个月)参加进来说:“如果他是知道了,他就不可能错!思 维有时会错,但是知道的总是正确的!” • 分析: 1 、这里涉及的哲学范畴实质是对“知道 ”(知 识) 有不同层次的分析。 • 2 、柏拉图对知识的分析曾从三个层面展开: (a)知识 是知觉;(b) 知识是真正的信念;(c) 知识是对真 正信念的判断 。丹尼斯理解詹姆斯的“知道 ”是类似 于知识的第二层次的含义 , 类似于信念的含义 。那么, 信念无对错 。而他父亲则只从知识的第一层面 , 即知 觉层面 , 来理解詹姆斯的“知道 ”, 知觉有时可能是 错觉 , 而且知觉具有很强的感观的个体性差别 , 所以 他认为詹姆斯“错了 ”。 1.3 哲学思维与儿童思维互通 • 思与问共存(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 • 思与辩共进(苏格拉底的辩证法 , 包含四个方面: 讥讽、助产术、归纳和下定义 。) • 思与史共通 • 思与诗共显 1.4 哲学思维方法与儿童 • ( 一 )区别范畴(概念游戏) 案例: 早餐时进行了一场关于上学“早 ”和“迟 ”的 问题的讨论 , 詹姆斯的母亲抱怨 “人们制定出关于早 起等等东西 ”, 丹尼斯(6岁1个月) 用他特有的慢调 子 , 不过思维敏锐地说:“早和迟都不是东西 , 他们 不像桌子、椅子

文档评论(0)

138****947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