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传统社会组织的发展与治理论民族地区传统社会组织的创造性转化以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为例.docxVIP

侗族传统社会组织的发展与治理论民族地区传统社会组织的创造性转化以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为例.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侗族传统社会组织的发展与治理论民族地区传统社会组织的创造性转化以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为例 一、 民族地区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的“都老制” “因地制宜”和“依法治国”是中国传统民族地区的主要治理形式。因此,不同民族地区的农村治理也创造了丰富的社会组织形式。如彝族的“家支”、瑶族的“寨老”、侗族的“侗款”, 等等。范毅 (2002) 指出, 侗族、苗族等少数民族曾长期保留着形式上与今天的村民自治极为类似的原始民主自治组织。陈洁莲 (2009) 将历史上壮族农村“都老制”的特征概括为四个方面:民主选举、民主立“法”、民主议事以及民主监督, 认为其具有“村民民主自治特征”。何斯强 (2006) 认为民族村寨自治组织具有维系村寨稳定、传承民族文化、组织村寨生产等社会功能。王国勇 (1998) 则阐发了布依族传统“议榔”组织运行中的管理民主思想、公仆意识、集体主义精神等对现代乡村建设的意义。也许正是由于其现代化发展的滞后, 民族地区相对非民族地区而言, 有着更加丰富的传统社会组织可供利用。 然而, 大部分民族地区丰富的社会组织毕竟是“传统的”, 有些地区的传统社会组织与现代乡村的治理就存在着诸多的冲突。如王明雯研究指出, 在凉山彝族地区, 民事习惯法与国家法的断裂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传统的“家支”组织在调解因“毒品”问题而起的纠纷中, 明显超出现代法治的范围。在西北民族地区, 传统宗教组织对乡村政务的干预也是有目共睹的。因此, 随着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进, 其丰富的传统社会组织要么在与现代化要求的现代民主、法治相冲突中消亡, 要么就必须逐步通过创造性转化, 与现代社会相适应。本文试图通过对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各侗族村寨的老年人协会的调查, 揭示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传统社会组织的创造性转化及其价值。 二、 选择和研究方法 (一) 湖南少数民族自治 侗族地区是传统社会组织相对丰富的地区, 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是典型的侗族地区, 位于湖南省西南边陲, 湘、桂、黔三省 (区) 交界之地, 素有“南楚极地, 百越襟喉”之称。全县辖21个乡镇, 总人口23万人, 有侗、汉、苗、瑶等13个民族, 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81.3%、侗族占78.3%, 是湖南省成立最早的少数民族自治县, 也是全国侗族村寨社会组织、文化保存相对完善的县, 而且曾荣获全国村民自治示范县。 因此, 选择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作为案例, 一则因为侗族地区传统社会组织相对丰富, 二则这种传统社会组织经过了一种创造性的转化, 三则经历了创造性转化后的社会组织在侗族乡村社会治理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以此为例进行分析, 对其他民族地区传统社会组织的创造性转化有重要的启示。 (二) 项目研究的内容 由于各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十分不均衡, 传统社会组织形式各异, 要从这纷繁复杂的民族地区乡村治理实践中抽象出一种普适的传统社会组织创造性转化的模式, 理论上既不可能, 现实中也不存在。因此, 对民族地区乡村治理中传统社会组织创造性转化的研究只能通过田野调查方法进行案例研究。本研究一是对通道县一些侗族村寨的“老年人协会会长” (即传统的“寨老”) 进行一对一的深度访谈, 了解老年人协会的组织结构、功能及来龙去脉等;二是对村、社干部进行正式与非正式深度访谈, 了解村干部等正式权力机构成员对“老年人协会”的看法;三是对该村农户进行随机走访, 了解其一般村民对“老年人协会”的看法。 从研究视角看, 目前的调查研究主要集中于如何利用传统的社会组织促进本地区的民主治理, 但对传统社会组织的创造性转化则明显关注不足。传统的社会组织要在现代乡村民主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其自身的创造性转化是前提。这种创造性转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传统社会组织的结构性转化, 二是传统社会组织的功能性转化。因此, 从传统社会组织的结构———功能的创造性转化来进行研究, 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三、 湖南省通道厅现代社会组织创造性转化的结构功能分析 (一) 族自治组织“鼓”的变异 有研究者指出, 现在侗族村寨里的老人协会其实就是以前侗族自治组织“寨老”的变异。这种由“寨老”向“老年人协会”的转变, 事实上并不是简单的变异, 调查研究发现, 这是侗族地区传统社会组织在现代乡村治理中的一种创造性转化。 1. 传统“分散”的“不足”和“老” 在传统侗寨, “寨老”、“款首”的产生并非世袭, 而是一种保留有原始民主遗风的“禅让”, 即“让贤”。但是, 这种“让贤”是在一定范围内举行的, 并非所有寨民都能平等自主地参加。如在单一姓氏的村寨中, “寨老”、“款首”通常由“族老”、“族正”自然担任, 若有两个姓或两个姓氏以上的, 则一般从几个姓的族老、族正中推举产生或轮流担任。寨老既不世袭, 也不是终身的, 更不是职业性的, 因此一个村

文档评论(0)

176****27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