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远落后地区教师心理融入的研究与对策.docx

边远落后地区教师心理融入的研究与对策.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边远落后地区教师心理融入的研究与对策 [摘 要]边远落后地区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边远落后地区教师在边远落后地区教育的发展中也发挥着核心的作用。我国政府一直鼓励大学生到边远落后地区支教或落户,以促进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但一些边远落后地区的教师,尤其是外来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在从事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工作后选择离开。为此,文章探讨通过就业教育培训,借助教师组织和社会工作者的力量,引入员工帮助计划,实施生涯辅导等,努力提高边远落后地区教师的素质和对教育及社会工作的参与度,克服其心理偏差和行为偏差,以增强他们的职业归属感和心理融入感。 人才是第一资源,教师是教育之本。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教育改革的成功以及教育质量的提升都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无私奉献。然而,根据调查,一些边远落后地区教师找不到自己职业的意义,无法在教育工作中获得归属感且难以实现心理融入。他们或者因不喜欢自己的工作而离开教育行业,以期能找到一个新环境新岗位来实现其价值;或者在当前的教育岗位上变得懒惰、呆滞,表现出职业倦怠感,对教育工作失去了热情。这些情况对边远落后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壮大,对未来边远落后地区人口素质的提高和当地的社会建设发展,甚至对整个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进程都有着严重影响。因此,探寻边远落后地区教师的工作归属感和心理融入的影响因素,创造相应条件来促进新教师(包括外来教师)对边远落后地区的心理融入,有着重大意义。 1 心理融入理论研究综述 心理融入是指将自己融入当地社会和文化环境,认同当地的价值观念、习惯和生活方式,从而感受到自己是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一部分[1],并且产生相应的情感和归属感。关于心理融入的研究,一般有以下理论。 1.1 归属感理论 归属感是在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后产生的一种主观情感,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需求层次理论中对其进行了描述,指出只有满足了“归属和爱的需要”,人们才有可能做到“自我实现”。马斯洛还指出,归属感需求是人类动机的主要来源,归属感需求是人类需求的一个新维度,与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不同,归属需要的满足对于个人的心理发展有重要影响,并影响到高阶需要的满足[2]。边远落后地区地域偏僻、交通不便,教师或者由于初来乍到环境生疏,或者语言及风俗习惯不适,或者社交贫乏等,自然会感受到压力和不适,进而出现疏离感、抑郁感、孤独感等消极情绪,这会阻碍他们对新环境、新生活的适应和心理融入。 1.2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认为,人与社会是相通的,不可能孤立于社会而存在。社会支持网络包含四个层次:社区网络、组织网络、自助团体网络和个人网络。个人与社会互动的程度取决于其社会支持网络的状况,一个人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越能应对外部挑战,缓解负面压力。 在这方面,许多研究者已经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例如,李强指出,社会支持是指个体通过家庭、朋友、亲戚、同事、团体、组织和社区等社会关系获得的影响,它可以减少心理压力、缓解紧张情绪、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张长伟认为“社会网络是某些个体之间相对稳定的社会关系系统,社会支持是指某一社会网络利用某些物质和精神资源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免费帮助的一种选择性社会行为,它是一个由个人(支持接受者)、周围的人(支持者)以及他们之间的互动(支持行为)组成的系统”[3]。 根据社会支持网络理论,边远落后地区教师之所以缺乏归属感,无法心理融入,存在的问题可能并非源于自身,而是因为其社会支持系统不完整。因此,通过充分整合边远落后地区教师的现有资源、寻求外部资源,并在充分互动的基础上帮助边远落后地区教师建立起良性的社会支持系统,形成相互联系的社会支持网络,有助于推动其心理融入。 2 边远落后地区教师心理融入难的原因探究 边远落后地区由于在地理位置上天然处于弱势,较难获得足够的资源和支持,发展相对滞后,在社会流动性增强及虹吸效应的双重影响下,人才的吸纳和融入更为艰难。教育领域亦然。无法真正从心理层面融入当地是造成边远落后地区教师流失的最深层次的原因,而这必定会严重影响当地教育事业甚至当地社会的健康发展。具体而言,边远落后地区教师心理融入难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2.1 待遇不理想削弱了教师的归属感 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待遇和当地公务员的待遇要“两相当”。但实际上,在边远落后地区,教师地位不高,也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有限的工资收入使教师的生活变得困难和尴尬。他们时刻为自己的生活和孩子的教育担心,并被指责不能为家庭作贡献,不能为父母着想。此外,由于生源不足,教师队伍面临着缩减的压力,教育岗位的竞争也随之加剧。为适应现实环境的变化,边远落后地区教师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育观念,拓宽视野,丰富教育经验。但偏低的待遇压缩了教师自我提高的空间及社会地位的提升。研究发现,多年来,

文档评论(0)

151****80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安全评价师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9月13日上传了安全评价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