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用电教案教学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 19.3《安全用电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 (1)知道触电的原因和触电的几种形式。 (2)知道安全用电的常识。 (3)了解雷电危害,及防雷方法。 2.科学思维 归纳常见的触电事故和正确的处理方法。 3.科学态度与责任 通过对常见的触电事故的了解,培养学生安全用电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安全用电原则、常见的触电事故。 教学难点:高压电弧触电、跨步电压触电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建设工地上,一辆吊车准备放下被吊起的钢板,两名接应的工人刚摸到钢板(塔吊吊臂当时接近一组高压电线),立刻触电弹了出去,其中一人身上衣物还起了火。所幸,两人因抢救及时捡回了性命。 为何两人摸到钢板会触电呢? (二)新课教学 1.电压越高越危险 教学情境:通过课件展示如图所示常见的用电安全警示标志,让学生思考:在哪些地方见到过这些标志?怎样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电压越高越危险? 知识归纳: (1)当人体的电阻不变时,电压越大,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若人接触到高压,通过人体的电流就很大,超过人体能承受的限度,会造成生命危险。 (2)通常情况下,不高于36V的电压对人是安全的,称为安全电压。 2.常见的触电事故 教学情境:同学们有没有触电的经历?你周围的人有没有发生过触电事故?阅读教材第113页常见的触电事故部分的内容,总结生活中常见的触电事故。 知识归纳: (1)低压触电事故 成因:人体直接或间接与火线接触,并且构成闭合电路,当电流流过人体,就会发生触电事故。 ①双线触电:人的一只手接触火线,另一只手接触零线而造成触电事故。 ②单线触电:人的一只手接触火线,由于站在地上,导线、人体、大地和电网中的供电设备同样构成了闭合电路,而发生触电事故。 (2)高压触电事故 ①高压电弧触电:高压带电体会在周围形成强大的电场,当人靠得很近时,容易产生电弧触电。 ②跨步电压触电:如果高压输电线发生断线落地,当人经过这个区域时,两脚之间存在相当高的电压,同样会发生触电事故。 说明:(1)电弧是一种气体放电现象,电流通过某些绝缘介质(例如空气)所产生的瞬间火花。 (2)当导体与高压带电体距离到一定值时,高压带电体与导体之间会发生放电现象。 (3)空气是由氧、氮等多种气体组成的气体混合物,在正常情况下,气体分子不带电(显中性),但在强电场的作用下,空气中的气体分子会失去一些电子,即所谓空气电离,这些失去的电子称为自由电子,它又会与其他中性分子相结合而得到电子的气体分子带负电,称为空气负离子。负离子具有热电性和压电性,即使在微小的温度和压力变化的情况下,亦能引起负离子晶体之间的电势差,从而使空气发生电离,由于电离后空气中有自由电子,所以可以变成导体。 教学情境:我们知道了触电的类型,那么,在生活中哪些行为会引发这些触电事故呢? 知识归纳:绝缘层损坏的导体、大功率用电器没有接地、高压线下放风筝、插座安装过低、开关接在零线上、手接触试电笔尖的金属体等。 说明:触电的急救:切断电源;迅速使触电人摆脱电源。 3.安全用电原则 教学情境:通过上面的讨论,你认为用电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来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要遵守哪些安全用电原则呢? 知识归纳: 安全用电原则: (1)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2)更换灯泡、搬动电器前应断开电源开关。 (3)不弄湿用电器,不损坏绝缘层。 (4)保险装置、插座、导线、家用电器等达到使用寿命应及时更换。 4.注意防雷 教学情境:除了确保家庭用电安全外,在夏天还要注意防雷。雷电是一种什么现象呢?生活中我们怎样防雷?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15页的注意防雷部分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雷电是一种什么现象? (2)雷电有什么危害? (3)怎样预防雷电造成的危害?你在哪里见过避雷针? 知识归纳: (1)雷电是大气中一种剧烈的放电现象。雷电产生时,云层之间、云层和大地之间的电压可以达到几百万伏至几亿伏,放电时的电流可达几万安至十几万安,产生很强的光和声。 (2)发生雷击事故的主要因素:云层较低,空气特别潮湿,没有高大的建筑物,无避雷装置等。 (3)防雷措施:不要在离电源、大树和电线杆较近的地方避雨;不要在室外打电话;在高大建筑物顶端安装避雷针等。 四、布置作业与教学反思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关于生活用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只要不接触带电体,就不会触电 B.电线使用年限过长,绝缘皮破损,可能造成短路 C.用试电笔的笔尖接触被测的导线,手指不能碰到金属笔卡或笔尖 D.家庭电路安装空气开关和漏电保护器,都是防止漏电而采取的安全措施 2.下列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是(  ) A.家庭中的空气开关跳闸,一定是发生了短路 B.带金属外壳的用电器可以使用双孔插座 C.灯泡的开关应接在灯泡和火线

文档评论(0)

K12之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高级教师,专注基础教育20年,擅长中小学课件、教案,安全、教务等实用文档撰写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