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集对陆九渊心学的评价.docx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虞集对陆九渊心学的评价 著名的陆生公祠又称吕府寺,是荆门著名的理学家和军队的一座神圣的祠堂。这是为了纪念南宋著名的理学家陆九渊和荆门的军队。祠中有一块石碑,碑文《新建陆文安公祠堂记》由虞集于660多年前写成。虞集是我国元代著名文学家、理学家,本是朱学传人,但他能破除门户之见,对陆九渊心学颇具研究,并对其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这在当时实属难能可贵。《新建陆文安公祠堂记》全文博大精深,光彩照人,是象山文化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对促进象山文化建设和推动陆学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 一、 元统一后虞集的学术归纳 虞集(1272~1348),字伯生,号道园,世称邵庵先生。祖籍仁寿(今四川仁寿)。其五世祖虞允文,为南宋著名爱国将领,官至丞相。其父虞汲,曾任黄冈尉,宋亡后侨居临川崇仁(今属江西)。虞集自幼学习程朱理学,是朱学传人。元成宗大德元年(1297) 他游大都(今北京),被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后升任国子助教。元仁宗时,任集贤修撰。泰定帝时,升任翰林直学士兼国子祭酒。文宗时,任奎章阁侍书学士,与赵世延等编纂《经世大典》,凡八百帙,其功居多。后因劳累致眼疾,又为大臣妒忌,惠宗即位后,他谢病回乡。至正八年(1348)逝世,享年七十七岁,谥文靖。虞集一生,奋发有为,劳绩卓著,赋诗千首,为文万篇,素负文名。文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诗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人称“元诗四家”。“为一代所宗”。(P3012)身后有《道园学古录》五十卷传世。《元史》有传。 元朝通过灭辽、灭南宋,实现了中国的大统一。元朝在实现大统一的过程中以及在实现大统一之后,都推行汉化政策,不仅实现了自身的封建化,而且注重吸收汉族儒学为主的思想文化。以南宋朱熹、陆九渊为代表的理学发展到元代,面临着新的情况。到了元延祐(1314~1321)年间,朱学已列为科场程式,开始成为官学,但是,陆学并没有因此衰竭。它恰恰相反,在元代这一时期,一方面仍有一些株守陆学的徒裔;另一方面,更值得注意的是,陆学的思想,却为不少朱学人物所兼取,使陆学藉朱学得以薪传。当然,从陆学本身来说,它也兼取朱学的“笃实”工夫。这就是元代出现的所谓朱陆之间的“兼综”、“和会”。同时,在元代思想领域中,朱学和陆学都未出现有特别成就的学术人,对二者兼容并蓄者反而有之,因此真正值得注意的既不是朱学也不是陆学,而是朱、陆混合的潮流。这是理学发展到元代的一段新情况。之所以讲这样一段历史,是为了让大家对虞集这个人有更深刻的了解。 虞集是元代延祐(1314~1321)、至顺(1330~1332)年间最为著名的文臣之一,有着深厚的家学渊源,是一位通达的理学家。他作为朱学传人,能摒弃门户之见,对程朱以外的其他理学派别和儒家以外的诸家学说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客观上却顺应并体现了元代文化思潮的发展趋势,并对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虞集之学术归纳起来有三个显著特点:第一,他有回归传统儒学的倾向;第二,有兼融各家的倾向;第三,受张载影响较深。虞集学术的这三个特点,决定了他的思想——他在学术上回归传统儒学,便倡导复古,具体表现为理性、中和、雅正、世用;兼融各家的学术特点,使他的文学思想既不同于宋以来理学家的言论,也不同于文章家的观点,而是两者的融合;他以气运论文,又主张克治血气,归于平和,这都与张载的影响有关。 正是在这样的外部历史背景和个人学术思想的相互作用下,一篇极其重要的文章《新建陆文安公祠堂记》(以下简称《祠堂记》)便在朱学传人虞集的笔下诞生。 二、 《祠记》所述内容 虞集的《祠堂记》汪洋浩瀚,平实切密,全篇1100多字,一气呵成,字字玑珠,光芒四射。 《祠堂记》所述内容到底告诉了我们什么呢?笔者认为,除了按照此类文章的惯例,详细交待荆门为什么要建祠、什么时候建成和自己为什么要写《祠堂记》的原委以及向人们提倡学习陆九渊之外,其重点在于肯定陆九渊崇高的学术地位和对陆学的几个主要观点的理解、阐释。 (一) 关于陆九渊及陆学的地位 虞集首先纵述从尧舜孔孟一直到两宋的社会变化、学术发展、道德沦丧的历史脉络,高屋建瓴,以历史的高度、磅礴的气势来论述陆学的渊源和地位。他说: 呜呼!自有生民以来,天必命之圣神,以为君师,使道其仁义礼智之根于其心,以行乎日月彝伦之间,无他道也。帝王既远,而仲尼出,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授诸门人而传之,所以垂宪万世而无穷焉。人亡教弛。至于秦汉,功利之祸极而清谈之变生,上下渎乱,莫知所以自振,无足言者。逮唐中叶,一二君子有志于圣人而未得其要,其英才异禀间有出焉。既于吾道无所得,又不肯自安于凡陋,乃欲窃究乎心性之微、死生之故,卒皆辄为浮屠氏之归而弗察焉者,未有止也。宋之盛时,天实生我周子、程子之徒,以接乎颜、曾、思、孟之传,其诲人者,大抵皆吾夫子下学上达之事。及其南迁,为其学者,相与奉持遗绪于危亡

文档评论(0)

176****27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