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苏历程》与方言文学经典的重构.docxVIP

《辜苏历程》与方言文学经典的重构.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辜苏历程》与方言文学经典的重构 《鲁宾孙洛普》的中文研究由来已久。目前论及的早期中译本主要有三种:沈祖芬译《绝岛飘流记》 (1902年) 、《大陆报》本《鲁宾孙漂流记》 (1902—1903年) ;林纾、曾宗鞏译《鲁滨孙飘流记》 (1905年) 。然而, 该书另有一种早期中译本一直没有进入研究者的视野, 即英国传教士英为霖在1902年用羊城土话翻译出版的《辜苏历程》。本文试图对《辜苏历程》这一《鲁滨孙飘流记》的早期粤语译本展开研究, 通过文本的跨文化比较, 突出和强化具体的语境化的研究方法, 以此考察西方小说如何以方言为媒介传入中国, 与地域文化相互融合, 并探究传教士作为外来者, 如何看待文言与白话、方言与官话之间的关系, 为深化白话文运动、文艺大众化运动的研究提供另一种视角和维度。 一 以社会传播为中心的粤方言翻译 《辜苏历程》, 光绪二十八年 (1902) 英国传教士英为霖译, 线装铅印二册, 凡四十三章, 一百五十一页, 插图三十幅, 左题“羊城真宝堂书局藏板”。“羊城”为广州别称。“真宝堂”又作“小书会真宝堂”或“羊城小书会真宝堂”, 位于当时的广州租界沙面内, 为教会书局, 曾出版过德国礼贤会花之安 (Ernst Faber, 1839—1899) 所著《德国学校论略》 (1873) 、《自西徂东》 (1884) 、《教化议》 (1875) 、以及云仁氏著《圣教要义》 (1894) 等书籍。“辜苏”即“Crusoe”的音译, 《辜苏历程》就是鲁滨孙故事系列的第一部The Life and Strange Surprising Adventures of Robinson Crusoe。 《辜苏历程》这一译本之所以值得关注, 不仅在于它是《鲁滨孙漂流记》最早的汉译本之一, 而且全书使用方言翻译, 语言形态十分特殊, 既是译作, 又可以纳入方言文学的范畴来考察。此外, 相较于沈祖芬《绝岛漂流记》对原文的极度节缩, 《辜苏历程》还是该书最早的完整译本。 为什么要用羊城土话翻译此书?译者英为霖在序中说明了原由: 《辜苏历程》一书, 乃英国先儒名“地科”所作。平生绪论甚富, 遐迩知名。计其书籍, 约有二百余种, 人皆以先得睹为快, 然究不若爱此书者之尤众且广也。盖是书一出, 屡印屡罄, 士民老少, 群争购之。迄今垂二百年, 畅行诸国。开卷披阅, 无不悦目赏心。兹将原文, 译就羊城土话。虽未尽得其详细, 而大旨皆有以显明。聊备妇孺一观, 了然于目, 亦能了然于心。觉人生所阅历, 斯为最奇而最险, 实无穷趣味, 乐在其中矣。爰笔数词, 叙于简端。幸毋鄙俚见弃, 窃厚望焉。是为序。 这段序明白无误地表明, 译者试图以方言土语为媒介, 重新建构这部西方文学经典, 以便让更多的粤语区读者, 包括妇孺在内都能读懂它。方言文学是以方言口语作为书写系统的, 而口语化的内涵就是反对古典化要求通俗化, 在形式上表现为文白对立, 在内容上则是雅俗两分。英为霖所追求的正是通俗化的效果, 是社会影响力, 因而选择受众面更广的广州方言作为书写语言。“羊城土话”即广州方言, 是粤方言的代表, 也是粤语地区流行最广的方言。长期以来, 广州方言在粤语区内逐渐取得了权威地位。广州是一座古城, 商业一向发达, 而商业流通是方言沟通和混杂的催化剂。粤语区各地之间交通便利, 人民交往频繁, 不少方言词汇在粤语方言区内各地虽然读音有差别, 但用来表示该词语的字却是相同的。也就是说, 有些字尽管在粤方言区不同地方的读音不同, 但所表示的意义大致相同, 而与共同语或其他方言对照起来看则具有一定的“排他性”。这使得广州方言文学既带有显著的地域特色, 同时又能在粤语方言区内广泛流传。《辜苏历程》借鉴当地的方言文学传统, 以羊城土话进行译介, 无疑可以极大地推动该书的流传和影响力。 方言对于还原语境, 传神地刻画人物具有特殊的效果。对此, 胡适早有认识: 方言的文学所以可贵, 正因为方言最能表现人的神理。通俗的白话固然远胜于古文, 但终不如方言的能表现说话人的神情口气。古文里的人是死人;通俗官话里的人物是做作不自然的活人;方言土话里的人物是自然流露的活人。 用羊城土话翻译的《辜苏历程》充分体现了方言的这一文学功能。比如该书开篇部分有一段父亲对主人公的谆谆教导, 劝他安心待在家里, 享受中产阶级的安逸生活: 后来父亲有病, 叫我行埋面前, 对我话:“仔呀, 你想出外有乜益呢?屋有事可以照应, 若係出外, 就容易学坏, 因作恶犯罪嘅, 亦唔少。你屋守分造事, 亦可以发财, 而且亲戚朋友, 大众聚埋一处极之快活, 你若係必要出外, 实在唔听父亲话咯, 唔论边处地方, 有好人, 亦有唔好人, 若话出外, 怕未必尽係好人。人係大多钱财, 嘅忧虑是必多, 我家中如今得饱暖, 亦可以过得

文档评论(0)

176****27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