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儿童病人的心理护理演示文稿.pptVIP

第十三章儿童病人的心理护理演示文稿.ppt

  1.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儿童恐怖症 (II) 临床表现: 恐怖情绪, 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的紊乱, 以及遗尿、咬指甲等症状。学校恐怖症表现为拒绝上学, 在学校时可有躯体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 回家后症状消失。 治疗: 心理治疗、行为矫正、药物治疗(米帕明、帕罗西汀等) 。 本文档共61页;当前第29页;编辑于星期二\20点48分 (三)儿童抑郁症 (I) 多见于12~16岁的儿童。主要由于心理上的丧失和家庭欢乐的丧失。表现为情绪低落、心神不安、忧愁、绝望、兴趣索然、注意力不集中、自尊心降低、有消极观念、寂寞感、伴躯体不适等。 分为三种类型: 急性抑郁反应: 由于急性“丧失”的心理因素所致。 起病急, 表现为情绪低沉、动作缓慢、哭泣、 失眠和纳差等, 持续短, 恢复快。 本文档共61页;当前第30页;编辑于星期二\20点48分 (三)儿童抑郁症 (II) (2) 慢性抑郁症: 由于缺乏母爱、受歧视、受虐待等原因所致。起病慢, 可有胆小、不和群、学习成绩下降、食欲不振和消极观念。护理需要家庭配合。 (3)隐匿性抑郁反应: 由于家庭不和睦, 孩子常常成为父母的出气筒。表现为抑郁情绪、违拗、破坏甚至违法行为, 伴有躯体不适的诉说。心理测验可佐证。心理护理:倾听患儿的诉说, 给予心理支持。治疗:常用三环、四环抗抑郁药物。 本文档共61页;当前第31页;编辑于星期二\20点48分 (四)儿童孤独症(I) (1)概述 最早由Kanner(1943)描述此病, 多数3岁以前起病, 是婴幼儿期间特有的,严重的精神障碍,属于广泛发育障碍中的一种类型。 临床特征:极端孤僻, 人际交往障碍, 言语功能障碍, 与人缺乏感情联系, 兴趣与活动内容局限, 刻板重复的动作行为方式。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发育落后。国外患病率为0.02~0.13%, 男多于女(2.6~5.7:1) 。 本文档共61页;当前第32页;编辑于星期二\20点48分 (四)儿童孤独症(II) (2)病因 病因不明,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 遗传因素: 单卵双生儿孤独症的一致性为90% 以上; 双卵一致性为24% 。本症患儿的同胞孤独症较正常人高3~4倍, 提示本症与遗传因素有关。 * 脑器质性因素: 本症患儿有围生期损害史,脑电图异常,癫痫发作较多见,少数病例CT头颅扫描提示脑室扩大。 * 神经生化因素: 中枢神经系统5-羟色胺和多巴胺活性下降, 伴有下丘脑功能障碍则可产生孤独症。 本文档共61页;当前第33页;编辑于星期二\20点48分 (四)儿童孤独症边(III) * 认知缺陷因素: 认知功能与社会功能相关, 心理认知缺陷损害了孤独症患儿对他人精神状态的理解能力, 导致社会交往能力的缺乏,甚至对待人就像对待无生命的物体,常错误理解别人有意识的行为。 * 多种病因: 孤独症常与某种疾病同时存在,如脆性X综合征, 节结性硬化,肌营养不良,苯丙酮尿症,嘌呤代谢病,故认为孤独症是多种病因引起的神经综合症。 本文档共61页;当前第34页;编辑于星期二\20点48分 (四)儿童孤独症(IV) (3)临床表现: * 社会交往障碍: 在婴儿期就表现极度孤独, 不与他人目光接触,不期待被拥抱,不愿与人贴近,对父母不依恋;回避交往, 与家庭成员及周围环境缺乏情感联系;当感到痛苦或受到伤害时,也不会寻求亲人的安慰,有时父母呼唤他的名字时,也毫无反应,不予理睬; 缺乏与他人交往的技巧,不能建立伙伴关系,缺乏情感反应及与人的情感交流,难以建立友谊。 本文档共61页;当前第35页;编辑于星期二\20点48分 (四)儿童孤独症(V) * 言语功能障碍:言语发育延迟或不发育,沉默不语或较少使用语言;言语理解和运用能力差,对他人的讲话缺乏反应,无动于衷;不能用言语进行有效的交流,不主动提出话题或维持话题,常只顾自己说话,毫不在意对方是否在听,也不顾及周围环境及别人谈话的主题;有的患儿表现言语零乱、重复、毫无意义,严重者自言自语,可发出尖叫声或无法理解的音节;刻板言语或模仿言语很常见,有的患儿反复刻板地说一样的话、写一样的字、讲一样的故事。 本文档共61页;当前第36页;编辑于星期二\20点48分 (四)儿童孤独症(VI) * 动作行为模式异常:拒绝改变重复的动作和姿势,日常行为重复、刻板,动作姿势特殊,不自然,表现为自身旋转、来回走动、转圈、重复蹦跳、击掌、做怪相;要求生活环境固定不变,如物体的摆放、行走的线路一成不变,否则表现烦躁不安、哭闹不休;有的形成仪式性、强迫性行为;常对某些物品表现出特殊的兴趣,过

文档评论(0)

hebinwei199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