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数学教案关注的几个方面小学教育小学教育.pdf

设计数学教案关注的几个方面小学教育小学教育.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设计数学教案关注的几个方面 教案一般是产生于班级授课制,它是教师为了顺利进行教学,在课前设计的教学方案以 及制定的课时计划。详细规范的教案是教师系统组织教学计划的语言,也为教师理顺教学思 路,进行合理化、最优化进行教学设计提供指导性框架。 首先我们不妨看一下几种版本的教案。 1991 年 3 月第一版,2000 年 8 月第 9 次印刷的,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中学数学) 《名 师授课录》,其主体分类是:课题,教学目的,教学过程(引入、进行新课、小结和作业) , 教案说明。 2000 年 8 月第一版,20XX 年 6 月第 2 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材(人教版)教案系列 丛书,其分类是:课题,目的要求, 内容分析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组织讨论 、新课讲解 、 课堂练习、归纳总结和拓广引申)布置作业。 素质教育新教案(教育部重点课题研究成果) ,它分两个层次,对每个自然节有一个总的 要求,即分为:素质教育目标(知识教学点、能力训练点、德育渗透点和美育渗透点) ,学法 指导,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课时安排、教具学具准备,教学步聚。对于每一课时 具体分为: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新知探索和例题分析) ,随堂练习,总结提炼 , 布置作业,板书设计。 教与学整体设计(教案 ·学案一体化) ,其分类为:教学目标概览 ,聚焦重点难点 ,教与 学师生互动(复习回顾、创设情境 、双向沟通、巩固反思和作业解惑) ,课堂跟踪反馈。 2000 年 6 月,华师大心理学皮连生教授在《教学设计》一书中提出新的教案规格,其分 类是:课题,教学目标 ,分析学习任务 ,课的类型 ,课时,教学步骤 (新知识的习得阶段 , 新知识的巩固与转化阶段,知识与技能的运用与检测阶段) ,及其采用的教学方法 。 可见一个系统的教案,它的内容大致包括:授课名称 、教学目标 ,学习任务分析、课型、 课时、重点、难点 、教学媒体及教具 、教学方法、教学 内容、教学步骤、板书设计及备注等。 对于不同的课型 ,如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检测课、研究性课和实践性课等教案的形式 也各有区别 。 教学是师生双边互动的过程,数学新课程积极倡导 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 ,因此数 学教学活动就应该尽可能体现过程教学,凸显以学生为中心 ,以情境为中心 ,以真实问题为 中心的学习活动。数学教学不但是为了学生知识的增长 ,更要关注创新意识的培养 ,良好个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性品质的提升。因此教案设计就要多关注学生,创设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活动的平台。教案 属于教师理论上的设计,实际教学有学生水平以及学习内容难易程度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因 此符合学生实际的教案才是可行的。一个优秀的数学教案,创新是主旋律,学生活动是主体, 在知识和方法的习得过程中,渗透情感和态度的培养。 下面就设计数学教案需要关注的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教学目标的阐述 教学目标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预期。数学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目标领域包括三个方 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水平又分为不同的层次 。在知识 与技能方面分成:了解(知道、模仿) 。理解(独立操作) ,掌握(应用或迁移) 。在过程与方法方 面分成:经历 (模仿) ,发现(探索)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分成:认 同(反应) ,领悟( 内 化) 。因此对教学目标的确定 ,首先应考虑教学对象人的因素,然后考虑知识的不同类型与 水平。教学目标的陈述也应体现人性化 ,不应叙述成:使学生达到… 。 应叙述成:学完本 课后学生能够… 。不管采用何种 目标陈述方式 ,教学目标都必须是可观察和可检验的。应做 到:(1) 教学目标尽可能用清晰明确的语言陈述学生可观察到的行为,教师和学生都能理解 , 避免用模糊 的语言引起歧义 。(2) 教学目标要陈述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 的变化 ,如行为变化 和情感变化 ,避免用“教师的行为”代替“学生的行为”,造成评价教学效果的依据不确定 。 (3) 陈述可接受的最低行为标准。教学目标应尽可能反映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不要因目标 的陈述而限制了教师的灵活性,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 二、分析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确定的是学生学习的终点 目标,而终点 目标往往是通过完成一系列彼此相关的 子 目标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贤老师精品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一线教师,欢迎下载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