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杭高钱塘学校)杭州市高一新教材培训感受.docx

高中语文:(杭高钱塘学校)杭州市高一新教材培训感受.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研训|郑杰:“盲目热烈”与“冷静反思”——杭州市高一语文新教材培训有感 “盲目热烈”与“冷静反思” ——杭州市高一语文新教材培训有感 杭高钱塘学校高一语文组 郑杰(执笔) 9月3日和6日,杭州市基教室组织市内高中语文教学专家为全市新高一语文教师开展专题培训。专家们有前瞻的教育教学理念,又有丰富的新教材教学经验,给我们带来了行之有效的教学指导。我们杭高钱塘高一语文组同仁在认真学习之余,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也有一些反思,总括而言,可谓“热闹”后的“冷静”(套用季丰老师的话)。 一、热闹。众所周知,新教材驾临浙江的时候,不是孤军空降,而是席卷着“部编教材”“大单元教学”“项目式学习”“活动”“真实的教学情境”“新课程标准”“十八个任务群”等“大词”扑面而来的。这个新教材一来,把很多一线教师搞得云里雾里。有些老师以“世故的冷漠”态度处之,即“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无论新教材以什么面貌出现,我依然用传统的单篇教学,一篇一篇扎实推进。课程之新,仅在于课文之新,其他的安然不变。从实际的教学成绩上看,由于我们的评价体系没有跟进,用传统方式教学的班级效果并不差。还有些老师以“天真的热情”态度处之,一味地跟风,把“任务”“情境”“项目”在课堂上都跟一遍,看似热闹,实则教学质量大大下降。这种结果是可以预期的。没有把单篇的内容搞深搞透,东施效颦地弄一些“群文阅读”“单元教学”“活动设计”,课堂是“热闹”了,但教学实绩必然是铁面无私的。 二、冷静。新教材在浙江的落地,目前似乎还没有平稳着陆,它与一线教师还有一个磨合期。在这个过程中,就像上文提到的,全盘接纳和全盘拒绝固然是不可取的。在听了专家们的报告之后,我们更加加深了对新教材(新课程)的理解。新教材提倡的单元教学、任务型教学、群文教学等,与原先的单篇教学并不截然相对。实际上,单篇教学还应该是新教材教学的重要基础。没有单篇教学的扎实推进,空中楼阁般的新教材教学也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温儒敏老师及时为热闹非凡的项目式学习泼了一瓢冷水:“要避免活动化,避免课文变成活动的辅助材料。还没读懂,就研习,是无稽之谈。”温儒敏的话确能引起我们反思:在过去了一两年中,我们反思听过的公开课、优质课,有些是盲目追求“活动化”,确实有把“课文变成活动的辅助材料”的嫌疑。比如,上个《百合花》,也不认真分析人物,也不细究人物心理,抓住几个动人的画面就要拍视频,编脚本,发公众号,写公众号推文,配图。文本的整体性被肢解得体无完肤,还没有把语言文字研究透,就要小组合作,“搞活动”。这样的课堂迎合了一些标准,但很难在扎实教学的一线教师心中落地。我曾听很多资深的一线教师流露过这样的无奈:“哎,照理么……,可是要上公开课么,只好……”还好,在温老师的拨乱反正之下,杭州市新教材培训的季丰、钟峰华、倪江等专家群起响应,语文教学必将重返正途。 三、反思。温儒敏说“要避免活动化”,可能也有些走极端,或许他要表达的是应“避免为了活动而活动”的“错误的活动”。直接否定活动的价值,显然也不可取。要尽量变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这个学习方式的转变,需要活动的支撑。教师依据文本和情境,设置真实有效的活动,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完成这个活动,解决实际的问题,这是我们应该追求的。不能因为错误的、低效的活动否定活动的本身。什么是好的活动?什么是不好的活动?像倪江老师提到的,在必修上册的单元教学中,必修上册青春诗歌教学完之后,设置一个“青春诗歌创作诗集编纂”的活动,将文本的理解与创作相结合,如果它的重点放在学生诗歌创作的上,辅助封面配图、前言、编者按之类的东西精益求精,就是很好的活动。如果同样是编纂一个诗集,诗歌的内容和质量退居其次,把封面配图、前言、编者按之类的东西放在首位,避重就轻或本末倒置地设置活动,这样的活动只是为活动而活动,我们认为这是不可取的。 取次花丛懒回首,半缘修道半缘君。“道”和“君”,传统与新意,我们都是要的。如何切实有效地将两者兼顾起来,专家们从理论和实践都提出了有效的方案,感谢各位专家。我们相信,热闹之后,冷静思考,定能留给语文以更宽更真的天地。

文档评论(0)

K12精品教育资源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20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