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应用教程(第二版)课件 04 第四章 儿童故事文体知识与教学策略.ppt

儿童文学应用教程(第二版)课件 04 第四章 儿童故事文体知识与教学策略.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儿童故事教学有效性举隅 (一)以读促知,整体把握 《跑进家来的松鼠》教学片段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2.初读感知,互动交流。 3.融情朗读,深化感受。 教学评析: 首先,教学目标清晰,重点把握到位,教学定位准确,方法运用也比较合理。 其次,教学具有互动性和生成性。 (二)情境创设,强化体验 《半截蜡烛》教学片段 教学评析: 运用“表演法”是儿童故事教学中常见的一种策略。 在上文的这段教学实录中,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表演来体味小主人公杰奎琳在“保护蜡烛”过程中的情感和内心变化。从学生的课堂表现看,这一教学安排可谓恰切而有效。 这样的教学过程符合文学教学的特征与要求,因而呈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良性课堂效果。 (三)反复评读,熏染心灵 《夜莺的歌声》课堂实录 (片段) 教学评析: 最后一个环节是情感目标的升华和迁移。 此可谓这篇儿童故事教学的难点所在。它需要在层层推进的教学铺垫中自然而然地达成,而不能靠教师的暗示、提领、分析来启发、点题。教学案例在这一点上比较成功。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以与“小夜莺”平等对话的形式,让学生走近小夜莺,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充分表达对“小夜莺”语言、行动、个性、心理的理解。基于此,学生表达出阅读时所得到的情感熏染和心灵启迪就显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 综合上述正反两方面的教学案例,不难发现,儿童故事教学的有效性既取决于特定教育教学观念下的教学设计,又与儿童文学教育层面的目标定位、文体把握、文本解读息息相关。具体说,就是要立足于儿童文学教育本质与儿童故事文体特点来确立教学目标,定位教学重点,选择教学方法,把握教学过程。只有做到上述这些,儿童故事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够得到充分保证。 研习与思考 1.儿童故事有何特点? 2.试用儿童故事的讲述技巧讲述一篇你喜欢的民间故事。 3.选择两篇你喜欢的儿童故事,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进行文本解读。 4.观察并记录一堂儿童故事教学,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教学评析。 5.试用恰切的教学方法完成一篇儿童故事的教学设计。 儿童文学应用教程 21世纪小学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 儿童文学应用教程 (第二版) 21世纪小学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儿童文学应用教程 (第二版) 21世纪小学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儿童文学应用教程 (第二版) 21世纪小学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儿童文学应用教程 (第二版) 21世纪小学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儿童文学应用教程 (第二版) 21世纪小学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儿童文学应用教程 (第二版) 21世纪小学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儿童文学应用教程 (第二版) 21世纪小学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儿童文学应用教程 主编:李学斌 副主编:李芳 郑利萍 王冰 (第二版) 第四章 儿童故事文体知识与教学策略 第一节 儿童故事作品解读 第二节 儿童故事文体知识 第三节 儿童故事教学方法探略 第四节 儿童故事教学案例分析 第一节 儿童故事作品解读 作品1:李子核[俄]列夫·托尔斯泰 作品2:蓝色的树叶[俄]奥谢耶娃 作品3:苏珊的帽子[美]E.琳格 作品4:我给奶奶送阳光[日]西尾春江 第二节 儿童故事文体知识 一、儿童故事溯源 故事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一种叙事性文学体裁。 它通常侧重于对事件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和连贯。 较之其他文学体裁,故事具有口头性、生动性、完整性等特点,非常适合讲述和聆听。由此,故事在人类文化发展中逐渐成为传播很广、最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学样式。故事因读者年龄和接受心理不同,可划分为不同类型,其中适合儿童阅读接受的故事是儿童故事。 从世界范围看,儿童故事的源头是民间故事。这一方面与民间故事的产生机制有关, 另一方面则源于接受群体———儿童读者的需要。 20世纪是世界儿童文学走向繁荣的世纪,不仅诞生了一批又一批享誉世界的经典儿童故事作品,而且其艺术形式也更加灵活多变、摇曳生姿。其中,尤其因为图画形式和科技形式的参与,儿童故事在艺术形态上呈现出越来越丰富的发展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ba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