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和铁罐_实用文档.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陶罐和铁罐 教课目的: 1、认识6个生字;分角色朗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 人的优点,要正视自己的弊端。 教课要点: 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寓意。 第一课时 教课过程: 一、揭题比较,激情导入 1、师:大家看一看,讲台上摆的是什么?(陶罐和铁罐) 2、板书课题。让学生上讲台摸摸陶罐和铁罐实物,说 说陶罐与铁罐有什么异同之处? (铁罐坚硬但简单生锈,陶罐简单破裂。它们都用来盛东 西。) 板书:27、陶罐和铁罐(齐读) 二、初读课文,认识粗心 1、读生字词,扫清文字阻碍。 2、自读课文 3、议论:课文环绕陶罐和铁罐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4、生报告: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 埋在土里很多年后,陶罐 仍旧光洁如新,而铁罐却完整氧化,不复存在了。 三、提出要求,自学1——9自然段 1、用“——”画出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用“△”标出 陶罐和铁罐态度的词语,领会他们的性格特色。 2、把对话读通畅,试着模拟两罐的态度,有感情地读。 3、把对话读理解,领会从中读懂了什么? 4、熟读成诵,加上表情动作,同位之间演一演。 5、生报告。 四、自学10——17自然段 铁罐自恃坚硬只看到自己优点,而挖苦、瞧不起陶罐,两者发生了争执,最后以不欢告终,跟着时间变化,故事又有什么变化?请大家学习10——17自然段。 1、自由读,议论: A、很多年过去,陶罐发生了什么变化?铁罐呢? B、当人们在很多年后又发现陶罐,陶罐如何说的?人们 态度如何? C、生报告:A、陶罐相同光明、朴实、毫无变化;而铁 罐却已消逝得销声匿迹, 这正是铁罐的短处被氧化掉了,这正与铁罐先前态度形成对照。 B、指导侧重朗诵第15自然段,领会当时人们对陶罐的 态度。 2、分角度朗诵第二部分 五、理解寓意,总结全文 1、再读课文,谈谈你喜爱陶罐仍是铁罐,为何? 2、思虑:当初自尊自傲的铁罐也在世上消逝了,而当年被小看的陶罐却成了宝贵的文物,关于这样的结果,铁罐想到过吗?为何? (并无,由于它只看到自己坚硬的一面,而没有看到易氧化的弊端;相同陶罐也看到易碎却未能正视自己易保留的一面。) 3、老师送给大家几条谚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左眼看他人的优点,右眼看自己的弊端。” 你们能学着也写一句格言吗?下边署上自己的名字。 学生练写、沟通。 4、总结:人都有优点和弊端,要看到他人的优点,正 视自己的弊端。

文档评论(0)

158****449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