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刘《文心雕龙》中的民间歌谣.docx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刘《文心雕龙》中的民间歌谣 《文心雕龙》是一部关于“体大思精”的文学作品,对《文心雕龙》的解读和解读有很大的空间。《文心雕龙》主要是一部文人文学理论, 但我们也不能无视这样一个事实, 在《文心雕龙》中有多处提及民间文学, 比如民间歌谣。对此, 学者牟世金较早给予了关注, 牟世金肯定了刘勰是较为全面论及多种民间文学的第一人, 但却认为刘勰对民间文学的重视程度非常不够, 对民间文学的产生、作用、意义等未能作正确深入的论述。学者王运熙则明确断言:“在《乐府》篇中, 刘勰对汉魏时代的乐府民歌评价很低。”这些评价仍有值得商榷的空间。的确, 在刘勰生活的南朝齐梁时代, 人们对民间文学的认识还不系统、不深刻, 没有达到对文人文学的自觉认识的高度, 但这并不意味着, 那个时代的学者们对民间文学缺乏最基本的思考。我们更不能因为刘勰主要是站在文人文学的立场来立论, 就断言他对来自民间的文学评价很低。本文尝试结合《文心雕龙》中涉及民间歌谣的多处原文材料, 就刘勰对民间歌谣的一些基本看法作客观分析和评价, 并在此基础上揭示刘勰对民间文学与文人文学之关系的基本认识。 一、 “宁宗”说下民间歌谣的“顺美”功能 对于民间歌谣的功能, 刘勰主要是站在文人文学 (或称雅文学) 的立场来认识的。在对“诗”和“乐府”等文体进行“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的过程中, 刘勰发现了“诗”和“乐府”的民间源头。事实上, 考察“诗”及“乐府”的功能时, 不能不从它们的发生阶段找答案, 而一旦追溯“诗”和“乐府”的发生, 它们的民间源头就成为必须考察的事情。因此, 刘勰关于“诗”及“乐府”的功能的讨论, 实质上也包含了对民间歌谣的功能的讨论。刘勰对发生阶段的“诗”和“乐府”的功能的认识, 可以归纳为“顺美匡恶”和“观风化俗”两个方面。 首先, 民间歌谣具有“顺美匡恶”的功能。如《文心雕龙·明诗》篇说:“及大禹成功, 九序惟歌;太康败德, 五子咸怨:顺美匡恶, 其来久矣。”“顺美”即是“颂美”, “匡恶”即是“刺”或“讽”, “顺美” (颂美) 和“匡恶” (讽刺) 常常是共存于某组话语系列中。 民间歌谣之生成的一个重要目的, 是“顺美”, 或称“颂美”, 即所谓“美盛德之形容”。《明诗》所谓“大禹成功, 九序惟歌”, “歌”, 指《大夏》之歌, 它正是用来褒赞大禹的丰功伟绩的。《吕氏春秋·仲夏纪第五·古乐》载:“禹立, 勤劳天下, 日夜不懈, 通大川, 决壅塞, 凿龙门, 降通漻水以导河, 疏三江五湖, 注之东海, 以利黔首。于是命皋陶作为《夏钥》九成, 以昭其功。”《夏钥》即是《大夏》, 《吕氏春秋》所载可为“大禹成功, 九序惟歌”之注脚。《文心雕龙·颂赞》篇又说:“‘四始’之至, 颂居其极。颂者, 容也, 所以美盛德而述形容也。昔帝喾之世, 咸黑为颂, 以歌《九韶》。自《商》已下, 文理允备。夫化偃一国谓之风, 风正四方谓之雅, 容告神明谓之颂。风雅序人, 事兼变正;颂主告神, 义必纯美。”此篇中所谓“帝喾之世, 咸黑为颂, 以歌《九韶》”, 在《吕氏春秋·仲夏纪第五·古乐》中也有记载:“帝喾命咸黑作为《声歌》——《九招》《六列》《六英》。有倕作为鼙鼓钟磬吹苓管埙箎鼗椎钟。帝喾乃令人抃或鼓鼙, 击钟磬, 吹苓展管箎。因令凤鸟、天翟舞之。帝喾大喜, 乃以康帝德。”《九韶》即是《九招》, 其目的在于颂帝德。需说明的是, 《夏钥》《九韶》似为先王命臣子或乐师所作, 而皋陶、咸黑均为传说中的上古人物, 其职业或近巫, 事迹难考, 系于其名下的这些上古的仪式性歌舞, 仍然可纳入上古民间歌谣的范畴来考察。刘勰显然认识到了这些上古歌谣具有颂扬先王功业和美德的功能, 由此类推, 认为《诗》之根本也在于赋颂歌赞, 故《文心雕龙·宗经》篇曰:“《诗》主言志, 诂训同《书》, 攡风裁兴, 藻辞谲喻, 温柔在诵, 故最附深衷矣。赋颂歌赞, 则《诗》立其本。” 除了“顺美”之外, 民间歌谣还具有“匡恶”的功能, “匡恶”有“讽”, 有“刺”。如《文心雕龙·颂赞》篇曰:“晋舆之称‘原田’, 鲁民之刺‘裘鞸’, 直言不咏, 短辞以讽”。刘勰发现来自民间的歌谣, “直言不咏, 短辞以讽” (我们现在来看它, 这即是不合乐的“民谣”) , 它们发挥的正是“匡恶”的功能。“原田”典出《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说的是春秋时期, 晋文公和楚军交战前, 晋国民众用“原田每每, 舍其旧而新是谋”来赞美晋军。这一则民谣与前面所论的“顺美”功能相关。而关于“裘鞸”的民谣则与“讽”有关。“裘鞸”典出《吕氏春秋·乐成》, 说的是孔子始用于鲁国时, 鲁国有人用“麛裘而韠, 投之无戾;韠而麛裘, 投之无邮”来讥讽孔子, 意思是孔子对鲁国没有功劳, 还穿着鹿皮的衣服, 抛弃他没有什么罪过。不论孔子是否该成为一个“讽”的对象

文档评论(0)

lgjllz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