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2023高三语文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三试题.pdf

辽宁省沈阳2023高三语文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三试题.pdf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辽宁省沈阳2022-2023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三)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 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考古学是一门通过实物遗存研究人类过去的学科,这一性质决定了它的核心任务就是“透物见人”。考古学 研究透物见人推理的基本途径分为三条:归纳、演绎与类比。归纳就是要尽可能获取更多的材料,获取更多角 度的信息,从中提炼出认识来。这是中国考古学研究所主要依赖的研究路径,广泛的发掘与占有材料,还有鼓 励多学科的合作,都是为了获取尽可能丰富的信息。 所谓演绎,就是从理论出发,从一般到特殊。对考古实践而言,研究者如果没有装备理论,实际是无法认 识遗存的。尽管物质遗存一直都存在,但只是有了考古学之后,它才成为研究材料。研究并不仅仅是从材料出 发的,理论是研究的一个出发点。以中华文明探源研究为例,研究文明起源的理论众多,有水利说、阶级斗争 说、战争说、人口说,如此等等,究竟哪一种理论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呢?从这些理论出发,可以进行推导, 帮助我们关注考古遗存中相关现象。但是,如果没有充分理论研究,那么研究者就不知道应该重点关注哪些现 象。忽视理论研究,不理解理论研究,理论来源不足,是中国考古学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考古学研究的困难之处在于从古代物质遗存到古人的行为之间存在巨大的距离,这不是我们从今天的经验 可以简单推导的,因为古今并不一定一致。尽管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但是今天的观察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这就是类比,它是考古学“中程理论”建设的核心。中程理论是跨越物与人之间鸿沟的桥梁,是透物见人考古推 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不论是从物到人,还是从人到物,都有一定的模式可以探索,否则考古学就是不能成 立的。在既往中国考古学研究中,还没有充分意识到中程理论的重要性,这导致我们的考古推理存在不少想当 然的现象。中国缺少民族志与民族考古资源,不过,这部分资源可以通过借鉴西方考古学获取。 完善考古推理,需要宏观与微观上的努力。宏观上需要尊重科学精神,科学对于考古学来说,不仅仅指科 技考古的方法,还指科学的一般原则:尊重真理、立足理性、合乎逻辑。尽管考古学研究有关古人的推理不可 能回到过去进行检验,但是可以间接地通过实物材料进行验证。微观上是指考古推理需要综合运用三条路径的 推理。考古学从物来研究人,它本质上还是研究人的。不理解一般意义上的人,是不可能理解特殊意义上的人 的,古人就是特殊意义上的人。因此,考古学研究仅仅从考古材料出发是不够的,还需要从人的一般研究出发, 这里包括所有与人相关的研究,尤其是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艺术等学科。理解人的状况需要在关联的网 络中加以理解,这也就决定考古学不可能是孤军奋战的。要完善考古推理,需要把考古学放在有关人的研究的 关联中来考虑。 (摘编自陈胜前 《理论视角下百年中国考古学的回顾与展望》) 材料二: 考古地层学和考古类型学的科学化和本土化,标志着中国考古学在方法论的建设上取得了重大进步。考古 地层学和考古类型学之所以能成为中国考古学的两个基本方法,从根本上讲是由考古材料的埋藏性和有形性决 定的。除此之外,100年来还有很多其它学科的方法和技术加入到了考古学,其来源主要是两大类,一类来 自于自然科学,一类来自于人文社会科学。两相比较,自然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更多一些。“科技考古”的出现, 不仅改变了考古学的面貌,也标志着考古学的进步和水平。人文社会科学参与考古学的广度和深度虽远不如科 技在考古学中的应用,但从长远看它们终究会成为考古学合作的主力军,因为离开了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合作与 交叉,考古学自身无法全面释读和复原古代遗存所蕴含的全方位信息和复杂多样的社会面貌。 在中国考古学理论的问题上,以往有少数学者只强调西方的理论模式,而不认为中国考古学有自己的理论。 这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因为中国考古学的百年探索和学科建设,无论如何不能说是没有理论指导的盲目实践。 以夏鼐“考古学文化定名说”和苏秉琦“文化谱系论” “文明道路论”为代表的 “一说两论”,构成了中国特色考 古学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处处阳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李**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