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5-七律 长征第2课时.ppt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5-七律 长征第2课时.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件 5 七律·长征 第二课时 复习旧知,进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新学了一种诗歌体裁,是什么?它的特点主要是什么? 这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在长征即将胜利之时,挥笔写下的一首壮丽的诗篇。全诗描绘了红军长征途中最让人难忘的几个画面。 1.这首诗具体为我们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2. 从红军长征中遇到的艰难险阻可见红军具有什么精神? 3. 作者是如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来体现长征的艰难的? 细品全诗,感悟精神 思考: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你从哪些词语中读出了红军长征的艰难?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你从哪里看出红军不怕难? “万水”和“千山”分别指的什么?这一联在全诗结构中的作用是什么? 万水:金沙江、大渡河 千山:五岭、乌蒙山、岷山 作用:是中心句,总领全诗 首联概括了全诗的主要内容,开门见山地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是中心句,总领全诗,属于“点面结合”中“面”的描写。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你从哪些词语中看出了红军长征的不易? 五岭逶迤 乌蒙磅礴 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这里指五岭山脉高低起伏,绵延不绝。 (气势)盛大,雄伟。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你从哪里看出红军不怕这些艰难险阻? 腾细浪 走泥丸 腾细浪:指的是五岭像翻腾着的细小的波浪。 走泥丸:指的是乌蒙山像脚下滚动着的小泥球。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作者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矛盾吗?为什么? 夸张 比喻 不矛盾,与“逶迤”“磅礴”形成对比,把蔑视困难的思想具体化,衬托出红军征服高山、不畏艰难的高大形象。这样写,生动地表现出了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作者采用先扬后抑的写法,先用“扬”的手法,展现其山势险峻,后用“抑”的手法展现其渺小,衬托出了红军的伟大,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诗歌夸张的艺术表达方式。 红军长征翻越了多座大山,在这里只写越过了绵延起伏的五岭,跨过了巍峨高大的乌蒙山,这属于“点面结合”中“点”的描写。这也是万水千山中“千山”的写照。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颈联列举了“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这两次战役。让我们来看看当时红军所处的环境如何艰险。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哪两个字可以体现出红军对待这两次战役的主观感受? 这么激烈的战斗,这么险峻的环境,作者为何说“暖”“寒”? “暖”指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与下一句“大渡桥横铁索寒”连在一起,“暖”和“寒”就形成对比,是诗人精心设计的两个感情穴位。 “暖”字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的激动。 “寒”字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 这样的河红军并不是渡过两条,而是二十多条,这里只写了两条,属于什么描写? “点面结合”中的“点”的描写。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军经历了这么多的艰难险阻,终于来到了最后一程——岷山。写这首诗的时候,毛主席正率领部队越过岷山,即将结束长征,这两句诗中的哪个字最能让你感受到毛主席的心情? 翻越了大雪山,即将进入陕北胜利大会师,红军战略大转移的目标基本实现,此时作者内心是什么感受? 喜悦。这种喜悦是胜利的自豪和骄傲。

文档评论(0)

138****53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如有问题,请于后台留言联系上传者解决,如文档无法编辑,课件中音视频无法播放等。

认证主体张**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