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学第七章 牙周病的主要症状和病理.pptx

牙周病学第七章 牙周病的主要症状和病理.pptx

  1.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七章 牙周病的主要症状和病理;第一节 牙龈的炎症和出血;一、临床病理 ;早期龈炎病损 (early lesion) (4~7天) 结合上皮下方血管扩张,炎性细胞浸润加重,牙周胶原纤维继续破坏;结合上皮增生,附着水平未变。 牙龈充血变红,探诊出血。 病损持续时间的长短与个体易感性有关。 ;确立期龈炎病损 (established lesion) (3~4周) 炎症浸润范围明显;胶原纤维丧失;结合上皮增殖加剧,但上皮附着位置不变 牙龈暗红,水肿点彩消失,龈沟加深, 而且不与牙面紧贴。 转归:病情稳定数月或数年;发展为进行性破坏性病损。;晚期病损(advanced lesion) 炎症浸润细胞向深部和根方结缔组织内蔓延,结合上皮向根方增殖,并与牙面剥离,形成牙周袋;牙槽骨开始有吸收。 可探及牙周袋和附着丧失,X光片显示有牙槽骨吸收。 ;7;二、临床表现 ;(二)?? 牙龈颜色; 牙龈炎时,游离龈和龈乳头呈鲜红或暗红。;重症龈炎和牙周炎时,充血范围可波及附着龈,与牙周袋的范围一致。; 龈增生时,牙龈颜色由于血管减少或上皮角化增加而变苍白。; (三)?? 牙龈外形 缘龈变厚、龈乳头圆钝,不贴牙面。 点彩消失、表面光亮。 纤维增生时,牙龈肥大,有时可呈结节状并盖过牙面。;; (四)?? 牙龈质地 炎症时,牙龈质地松软; 纤维增生时,牙龈坚韧肥大。 ;正常牙龈:粉红色;菲薄、点彩;致密坚韧。; (五)?? 龈沟深度及附着水平 正常龈沟深度 <3mm, 龈袋 没有附着丧失; 牙周袋 有附着丧失。;在探测有炎症的牙龈时,探针尖端会穿透结合上皮,使牙周探诊的深度大于组织学上的龈沟深度。;附着水平:以釉牙骨质界为判断依据。 ;探诊深度相同,附着水平不同;附着水平相同,牙周袋深度不同;经治疗,牙龈退缩,牙周袋≥3mm,进行性吸收——牙周炎 经治疗,牙龈退缩,牙周袋消失,附着水平不变,牙龈轻度炎症,无进展——牙龈炎 经治疗,牙龈退缩,牙周袋消失,附着水平不变,牙龈无炎症——牙龈退缩 ;(六)?? 龈沟液 龈沟液量是炎症程度敏感指标。 检测方法:用一条小滤纸放入牙龈沟内30秒之后取出,用龈沟液测量仪检测或用???密天平称重,也可用茚三酮染色,根据滤纸条上的染色面积来判断龈沟液量的多少。;第二节 牙周袋的形成 ;一、牙周袋形成的机制;二、牙周袋的病理;2 结缔组织 (1) 水肿及变性,慢性炎细胞侵润,浆细 胞约80%,少量中性白细胞。 (2)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3)胶原变性破坏。;临床表现;(二)根面壁 1 结构改变:牙骨质表面脱矿、牙骨质高度矿化 2 化学改变:袋内牙骨质脱矿,钙磷含量降低。口腔中的牙根面钙磷镁氟增多 3 细胞毒性改变:细菌及内毒素侵入牙骨质-牙本质界,不利于成纤维细胞和结合上皮的再附着。 ;(三)袋内容物: 毒性大 1、菌斑、软垢、龈沟液、食物残渣、唾液粘蛋白、脱落上皮和白细胞等。 2、白细胞分解可形成脓液。 3、袋内壁软组织常受龈下牙石的刺激引起袋内出血。 ;三、牙周袋的类型;骨下袋 (infrabony pocket) 袋底位于牙槽骨嵴 的根方,多为牙槽骨 垂直吸收。 ;Gingival Pocket Suprabony pocket Infrabony pocket 龈 袋         骨上袋        骨下袋;2、按累及的牙面分类: (1)单面袋:只累及一个牙面。 (2)复合袋:累及两个以上的牙面 (3)复杂袋 是一种螺旋形袋,起源于一个牙面, 但扭曲回旋于一个以上的牙面或根分叉区。 ;第三节? 牙槽骨吸收 一、 牙槽骨吸收的机制 与骨吸收有关的细胞由一系列因素来局部调节。 前列腺素、IL-1β、TNF-α 、IL-6;菌斑;二、牙槽骨吸收的组织病理;(二)创伤: 常引起牙槽骨的垂直性吸收;但现在亦有人发现,在菌斑多、炎症重的一侧骨吸收重,邻牙的炎症较轻,骨吸收少,因此形成了垂直性骨吸收,可以没有咬合创伤的存在。;二、牙槽骨吸收的类型;是最常见的吸收方式。牙槽间隔、唇颊侧或舌侧的嵴顶边缘呈水平吸收,而使牙槽嵴高度降低,通常形成骨上袋。;又称角形吸收(angular resorption ),指牙槽骨发生垂直方向或斜行的吸收,与牙根面之间形成一定角度的骨缺损,牙槽嵴的高度不变或轻度降低,而牙根周围的骨吸收较多,多形成骨下袋。 ;42;43;骨下袋根据骨质破坏后剩余骨壁数可分为: 一壁骨袋:骨质破坏严重,仅存留一侧骨壁,常见于牙槽间隔区。;二壁骨袋:骨袋仅剩2个骨壁,多见

文档评论(0)

清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段**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