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第八讲 注意1-第2节 反应选择模型.pptVIP

8 第八讲 注意1-第2节 反应选择模型.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总结: 选择性注意模型下,影响人选择输入的信息的因素? * 选择性注意模型下人怎样选择输入的信息: 1.刺激物的物理特性: Broadbent(1954)的实验中,当两对数字间隔为0.5秒时,正确率只有20%,当时距为2秒时,正确回忆率为50%。Broadbent认为这一结果表明,信息的选择是以物理特性为基础的,例如信息的位置、强度、音调等,物理特性惹人注意者较占优势。 * 2.刺激物的语义联系 哪个实验结果可以说明? * 3.作业的相似性 Allport(1972)发现,如果给追随耳呈现的是阅读材料,而给非追随耳呈现的是一系列单词,被试对单词的再认记忆只达到随机水平。如果非追随的材料改用视觉呈现一系列图片,那么再认图片的数量为90%。 * 4.作业的熟悉性 Underwood(1974)用他的一位实验助手和其他一些新手为被试,该助手多年从事追随作业的实验。被试者的任务是追随一个字母系列,不追随另一个字母系列,并要找出在任一系列中出现的单个数字。 结果发现,当数字出现在追随系列中时,觉察的比率一直较高。但助手和其他被试对出现在非追随系列中的数字,觉察率有很大的区别。如果数字与字母用相同的口音念出来,这种区别更明显,助手的的觉察率为67%,而其他被试仅为8%。这说明熟练的专家在完成追随作业时,可能只需要消耗很小的注意能量。 * * 一.反应选择模型 Deutsch和Deutsch(1963)提出了反应选择模型(response selection model),之后,Norman(1968,1976)支持这个模型并加以一定的修订。 第二节 反应选择模型与知觉选择模型 基本假定:由感觉通道输入的所有信息都可进入高级分析水平,得到知觉加工,并加以识别。 而注意选择位于知觉和工作记忆之间,即过滤器不在于选择知觉刺激,而在于选择对刺激的反应。 其选择标准是刺激对于人的重要性。 * * 支持实验: Hardwick(1969)设计了一个双耳同时分听的追随靶子词实验。 在实验中,向被试的双耳同时呈现一些刺激,其中包括一些靶子词。 这些靶子词呈现在右耳或左耳的数量相同,但呈现的顺序是随机的。要求被试不管右耳还是左耳听到靶子词,都要作出分别的反应。 实验结果:右耳和左耳对靶子词的反应率达到59%~68%。双耳的反应率很接近。 * Shiffrin等(1974)进行了类似的实验,让被试在白噪音的背景上,识别一个特定的辅音。实验条件分3种: (1)用双耳听,同时注意双耳; (2)只用左耳听,只注意左耳; (3)只用右耳听,只注意右耳。 结果表明,3种条件下的成绩没有显著差异。 与过滤器模型和衰减模型的实验范式有何区别? * 二.两类注意模型的比较 注意选择机制的模型存在的争论: 1、过滤器的属性:只能允许一个通道的信息通过 允许不只一个通道的信息通过 2、过滤器的位置 3、过滤器的有无 二.两类注意模型的比较 两类注意模型的主要不同点,在于对注意选择机制(即过滤器)在信息加工系统中所处的位置不同。 * * Treisman和Geffen(1967)为了验证以上两种模型,设计了一个双耳同时分听实验,在此实验中既设置了追随耳程序(即让被试复述追随耳中所听到的项目),又设置了追随靶子词的程序(即在同时呈现给两耳的刺激中,分别随机地安排一些特定的靶子词,并要求被试无论是追随耳还是非追随耳听到靶子词时,都要做出反应,分别记录两耳对靶子词的反应次数)。可以做出如下预测: * 什么样的结果支持过滤器模型? 什么样的结果支持衰减模型? 什么样的结果支持反应选择模型? 实验结果:追随耳对靶子词的反应率是86%,而非追随耳的反应率是8%。支持了哪个模型的假设? * 若追随耳能听到靶子词并做出反应,而非追随耳听不到并不能做出反应,则支持过滤器模型; 若追随耳和非追随耳都可听到靶子词并做出反应,但追随耳对靶子词的反应次数应多于非追随耳,则支持衰减模型; 若追随耳和非追随耳都可听到靶子词并做出反应,并两耳对靶子词的反应次数接近,则支持反应选择模型。 实验结果:追随耳对靶子词的反应率是86%,而非追随耳的反应率是8%。这一实验结果有利于衰减模型,支持知觉选择模型。 * Deutsch等(1967)则对以上实验设计提出批评。他们指出,在Treisman的实验设计中,两耳实际上处于不等的地位: 一耳为追随耳,另一耳则不是; 在追随耳一方,对靶子词既要复述(即追随),又要做出敲电键反应,即要做出两次反应;而在非追随耳一方仅对靶子词做出敲击反应,即一次反应。 这种设计会造成追随耳的信息比非追随耳的信息更重要,因此,追随耳对靶子词的反应次数比非追随耳的要多得多。

文档评论(0)

133****68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张**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