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开发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与对策-《北京教育·高教版》(2010年12期).docx

  • 0
  • 0
  • 约1.07千字
  • 约 4页
  • 2023-06-20 发布于北京
  • 正版发售

人力资源开发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与对策-《北京教育·高教版》(2010年12期).docx

  1. 1、本文档共4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龙源版权所有 人力资源开发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与对策 作者:李军凯 来源:《北京教育·高教版》2010年第12期 高等教育和大学生就业是我国进行人力资源开发与配置的重要方式。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用人单位招聘合适人才难,凸显了我国人力资源开发与配置过程中存在的問题。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表现 1.就业市场供需总量失衡,就业压力逐年增加 我国自1999年开始进行扩招,据统计,2003年~2010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分别为212万、280万、338万、413万、495万、559万、611万和630万,年均增长59.7万。“十一五”期间,我国每年新增的就业岗位基本稳定在800万个~900万个左右,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总量矛盾十分突出。 2.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突出,人力资源配置失衡 在就业市场总量矛盾凸显的同时,就业市场的结构性矛盾也十分突出。人力资源配置失衡的结果具体表现为:高校毕业生“无业可就”和“有业不就”的状况大量并存,毕业生在不同区域、行业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就业状况极不平衡,大城市、东部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毕业生大量聚集,就业竞争十分激烈,用人单位便通过提高就业门槛的办法来筛选毕业生,“人才高消费”现象严重,而中小城市、中西部地区、基层、农村等急需人才的地区却面临“人才短缺”的问题。 同时,党政机关、大型国企、事业单位竞争激烈,而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仍难得到毕业生的青睐。用人单位招聘合适人才难,时间、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大。一方面,招聘成本高。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很多毕业生“海投”简历,到处参加笔试面试,客观上也增加了用人单位的招聘成本。另一方面,“人职匹配”难,招聘效果难以令人满意。面对海量的求职者,用人单位往往会遇到“看中的人才留不住,不满意的人员挤破门”的状况,最终的招聘结果往往并不能尽如人意。 3.不充分就业现象大量存在,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下降 当前,部分毕业生选择降低薪酬、甚至“零工资”就业,这种不充分就业根本原因是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发展不足。数以千万计的家庭通过让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来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同高昂的教育投入相比,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和薪资水平偏低,高等教育的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在不断下降。 4.高校毕业生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差强人意,大学生人力资源开发不足 高校毕业生的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不能令用人单位满意。2005年,《职场指南》采访了众多企业的人力资源主管和用人单位代表,一致认为:当代大学毕业生身上存在着“自由散漫、推卸责任、依赖性强、自私自利、···试读结束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北京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