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鲆变态期间核酸、总蛋白的变化及其与生长的关系-《江苏农业科学》(2014年3期).docx

  • 0
  • 0
  • 约2.39千字
  • 约 18页
  • 2023-06-13 发布于北京
  • 正版发售

牙鲆变态期间核酸、总蛋白的变化及其与生长的关系-《江苏农业科学》(2014年3期).docx

  1. 1、本文档共18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龙源版权所有 牙鲆变态期间核酸、总蛋白的变化及其与生长的关系 作者:佟雪红等 来源:《江苏农业科学》2014年第03期 摘要:研究牙鲆变态期间核酸、总蛋白及其比值的变化,并确定其与生长的关系。结果显示,DNA浓度在22~32日龄保持相对稳定,在32~34日龄急剧升高,在36日龄达到最高。RNA浓度在24日龄升至峰值,在32日龄降至最低,之后呈先升高再下降的趋势。总蛋白浓度在22~29日龄呈升高趋势,之后先降低再上升。DNA、RNA含量及总蛋白含量在变态期间均保持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在32~36日龄快速增长。RNA/DNA比值在22~24日龄呈上升趋势,然后下降直至32日龄,之后先上升后下降,并在36日龄达到最低值(2.27)。Protein/DNA比值在29日龄达到最高值(61.97),之后先下降后上升。RNA、DNA浓度及总蛋白浓度与体长和体重有明显的线性关系。结果表明,牙鲆变态高峰期前的生长以细胞增大为主,变态后的生长以细胞增殖为主,RNA、DNA及其比值可以从微观细胞水平上指示仔稚鱼的生长。 关键词:牙鲆;变态;核酸;RNA/DNA;Protein/DNA 中图分类号:S91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3-0171-03 鱼类在养殖过程中通常采用测定体长和体重的方式确定生长状况。但早期发育阶段,仔稚鱼形体较小,精确测定其形态指标比较困难,降低了应用体长或体重来评价生长的可行 性。有研究表明,生化指标能够准确地检测到鱼类生长的细微变化和食物分布的波动[1]。因此,在通過传统方法不能度量出鱼类生长的变化时,采用有效的生化指标来评价鱼类的生长是非常重要的。鱼类的生长依赖于蛋白质的持续合成,RNA和DNA在仔鱼生长和发育中也有重要作用。RNA参与合成蛋白质,控制着细胞和核糖体的体积,进一步影响细胞的生长率。DNA是生物的遗传物质,DNA浓度高表明单位组织中细胞数目多,RNA/DNA是体内蛋白质合成的体现。根据RNA/DNA比值可以估算出鱼类的生长速度[2-4]。 目前已在隆头鱼(Tautoga Onitis)[5]、黑线鳕(Melanogrammus aeglefinus)[6]、东方蓝鳍鲔(Thunnus orientalis)[7]、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8]、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9]等鱼中进行了核酸指标与生长参数的研究,结果表明RNA/DNA比值是评价养殖鱼类生长潜能的敏感参数。在鱼类的体长、体重较难测量时,可以采用核酸指标来度量生长状况。 牙鲆在我国俗称牙片、偏口,是名贵的海产鱼类,又是重要的海水增养殖鱼类之一,经济价值较高。在早期发育阶段,牙鲆仔鱼要经历变态过程,身体逐渐偏转90°,导致脑颅及脑腔变形,同时生活方式也从浮游型转变为底栖埋伏型[10]。变态期往往伴随着营养危机和高死亡率,是鲆鲽鱼类早期发育阶段的关键期,并决定着年产量和经济收益[11]。探究变态期仔稚鱼的生长发育,了解鱼苗的生理状况,有助于优化养殖管理,提高成活率。因此,本研究分析变态期间牙鲆仔稚鱼DNA、RNA和总蛋白的变化规律,确定上述生化指标跟生长的数量关系,以期建立从微观细胞水平上评价仔稚鱼生理状态的方法,为发育生理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采集和保存 试验所用牙鲆鱼苗取自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镇养鱼场,培育时水温16~19 °C,溶氧7.9~8.7 mg/L,盐度3.1%~3.3%。分别在22、24、28、29、32、34、36日龄上午投饵前定点定时取样,按照鱼苗大小随机取一定量的样品用于测定RNA、DNA浓度及总蛋白浓度,样品麻醉后快速保存于液氮中备用。在测定DNA、RNA浓度及总蛋白浓度前,于半解冻的状态下用游标卡尺和电子天平测定体长(BL)、全长(TL)及体重(BW)。 1.2 核酸和总蛋白的测定 按照Buckley等[12]和Kuropat等[13]的方法,略作修改进行测定。采用整体匀浆法提取牙鲆仔稚鱼的核酸和总蛋白,进一步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并计算RNA和DNA的含量及浓度,依据Bradford的方法[14]测定总蛋白含量及浓度。 1.3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均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DNA、RNA及总蛋白的变化 由图1可知,DNA浓度在22~32日龄期间保持相对稳定,32~34日龄时急剧升高,34~36日龄缓慢升高,在36日龄达到最高值。RNA浓度在24日龄升至峰值(2.34 μg/mg),然后逐渐下降,在32日龄降至最低值(1.15 μg/mg),之后呈先升高再下降的趋势。总蛋白浓度在22~29日龄间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北京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