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种杀菌剂对草莓胶孢炭疽菌和灰霉病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江苏农业科学》(2019年20期).docx

  • 0
  • 0
  • 约2.33千字
  • 约 19页
  • 2023-06-13 发布于北京
  • 正版发售

7种杀菌剂对草莓胶孢炭疽菌和灰霉病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江苏农业科学》(2019年20期).docx

  1. 1、本文档共19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龙源版权所有 7种杀菌剂对草莓胶孢炭疽菌和灰霉病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作者:邬劼 王晓琳 黄洁雪 刁春友 闫晓阳 吉沐祥 来源:《江苏农业科学》2019年第20期 摘要:为筛选有效控制草莓炭疽病和灰霉病的新型杀菌剂,采取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7种新型杀菌剂对2种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四霉素、氟啶胺、吡唑醚菌酯对胶孢炭疽菌的抑制作用较强,其中四霉素的EC50最小,为0.130 6 μg/mL,毒力最强;氟啶胺的毒力次之,EC50为0.145 8 μg/mL;多抗霉素B最弱,EC50为 44.845 5 μg/mL。氟啶胺、腈苯唑、四霉素均对草莓灰霉病菌抑制作用较强,其中氟啶胺抑制活性最高,EC50为 0.039 6 μg/mL;腈苯唑、四霉素抑菌活性相对较高,EC50分别为0.077 3 μg/mL、0.221 9 μg/mL;多抗霉素B抑菌效果最弱,EC50为3.691 0 μg/mL。因此,供试药剂中四霉素对胶孢炭疽菌病病菌最敏感,氟啶胺对草莓灰霉病病菌最敏感。说明生物药剂四霉素和化学药剂氟啶胺可同时防治炭疽病和灰霉病,腈苯唑更适用于控制灰霉病。 关键词:草莓;胶孢炭疽菌;灰霉病菌;杀菌剂;毒力测定 中图分类号: S436.68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9)20-0129-04 草莓(Fragaria×ananassa Duch.)为蔷薇科草莓属聚合果,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草莓果实呈心形,色泽鲜红,饱满多汁,酸甜适度,香味宜人,有“水果皇后”的美誉,深受消费者欢迎[1]。随着经济发展,鲜食草莓的需求量增大,我国草莓种植面积也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病害问题也日益严重,其中灰霉病、炭疽病是草莓生产中的2种重要真菌病害。 草莓炭疽病主要发生在苗期和定植初期,是典型的高温高湿性病害,也是危害严重、防治难度较大的病害之一。草莓炭疽病主要是由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尖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acutatum)、草莓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fragariae)引起的,主要危害匍匐莖、叶柄、叶片,花、果实及根部也会受害。发病严重时,病菌侵染短缩茎,导致植株凋萎死亡[2]。草莓灰霉病是全世界范围内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我国发生较严重。灰霉病主要是由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引起的,其具有寄主范围广、遗传变异快、繁殖能力强等特点[3],症状主要发生在草莓花器、果实、叶片和叶柄,病菌主要从植株伤口和枯死部位侵入,花器和果实染病后腐烂。灰葡萄孢能够随空气、灌溉水、农具以及人员走动传播,其传播能力强和速度快是造成草莓发病广、发病快的主要原因,其导致的草莓烂果使得草莓减产率普遍在 10%~20%,严重时达到50%以上[4]。由于目前主栽品种抗病性较差、种植规模扩大以及长期连作等原因,草莓灰霉病的发生日趋严重。 目前,化学方法仍是防治草莓炭疽病、灰霉病常用且有效的措施之一,主要采用苯并咪唑类、甲氧基丙烯酸酯(QoIs)类和甾醇脱甲基抑制剂类(DMIs)等杀菌剂进行防治。生产上防治炭疽病常用的杀菌剂有多菌灵、代森锰锌、甲基硫菌灵、吡唑醚菌酯、嘧菌酯、咪鲜胺、苯醚甲环唑等;防治灰霉病的常规杀菌剂有腐霉利、嘧霉胺、啶酰菌胺、百菌清、异菌脲、嘧菌环胺等。然而,随着杀菌剂频繁使用与剂量的增加,草莓炭疽病病菌和灰霉病病菌已对多种杀菌剂产生抗药性。有研究表明,杭州市草莓炭疽病病菌已存在高比例的乙霉威和多菌灵双抗菌系[5];江苏草莓灰霉病病菌对多菌灵、异菌脲、乙霉威和嘧霉胺均已产生抗药性[6];多菌灵、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对上海地区草莓灰霉病病菌种群已基本无效[7];江苏丘陵地区草莓灰霉病病菌以高抗QoIs类药剂的种群为主导[8];徐州草莓灰霉病病菌对嘧霉胺已产生抗药性[9];湖南省草莓灰霉病病菌已对多菌灵、嘧霉胺和腐霉利产生抗药性,造成实际防治效果并不理想[10]。 因此,为丰富药剂品种,延缓抗药性的产生,本研究开展防治草莓炭疽病和灰霉病的新药剂筛选工作。本研究选择7种相对新型的低毒低残留杀菌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以期筛选出适用于目前已产生抗药性病菌的防治药剂,为生产上有效防治草莓炭疽病和灰霉病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菌株 分别引起草莓炭疽病和灰霉病的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灰霉病病菌(Botrytis cinerea Pers.)由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生态农业研究室分离,并保存于4 ℃冰箱中备用。 1.2供试培养基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用于胶孢炭疽菌、灰霉病病菌的分离、保存以及毒力测定。 1.3供试药剂 25%吡唑醚菌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北京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