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与满足理论视阀下网络传播中的同人创作-《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0年1期).docx

  • 0
  • 0
  • 约2.37千字
  • 约 20页
  • 2023-06-13 发布于四川
  • 正版发售

使用与满足理论视阀下网络传播中的同人创作-《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0年1期).docx

  1. 1、本文档共20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龙源版权所有 使用与满足理论视阀下网络传播中的同人创作 作者:曾妍 来源:《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0年第01期 【摘要】在如今的社交媒体中,随着传播技术手段的发展和受众的主动性增强,同人创作已然成为网络文化举足轻重的一部分。同人作品依附原文本而生,被创作的同人文本实际上是作者自我意愿再符号化和再意义化。本文以使用与满足理论为基础研究网络传播中的同人创作,采用网络民族志在线参与式观察、文本分析和案例研究方法,探讨使用与满足从何激发同人创作,以及同人创作的正面影响和负面问题,表明新的创作模式为文化的发展带来了许多积极多元的可能性。 【关键词】使用与满足;同人;同人创作;情动劳动;参与式文化 引言:使用與满足理论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在60年代活跃起来并产生广泛的影响和突破。它是一种从受众的角度出发考察传播过程的理论,认为受众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他们的传媒接触活动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他们使用媒介的目的是为了使需求得到满足。这些需求包括获得信息知识的认知需求,情绪愉悦或美感体验的情感需求,增强信心、稳固地位的个人整合需求,加强与他人接触的社会整合需求,和逃避或转移注意力的解除紧张、舒缓压力需求。使用与满足理论突出受众的地位,认为受众对媒介的使用实际制约着整个传媒过程,而受众使用媒介都是基于自身,都是为了满足自己。 流行于我国青少年群体中的“同人”一词,其含义来源于日语词汇“同人誌(どうじん),指的是流行文本的同好者在原作或原型的基础上进行的再创作活动及其产物,内容包括对于影视、小说、动画等流行文本的重新演绎与改编。随着互联网社交与传播技术手段的发展,在迷群圈层中传播的同人创作文化逐渐风靡起来,带动了一批有创意、有志趣、富有想象力的粉丝们在原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再度符号化的生产。在百度贴吧、哔哩哔哩视频网、lofter等网络平台上,各种同人文、同人画作、同人音乐、同人视频等内容出现得应接不暇且形色各异,这些UGC的大量生产流传也正在将小众的亚文化逐渐向主流文化的方向推进。 1. 同人创作的路径选择 1.1 基于原作的补充融合式创作 基于原作的补充融合,即在进行同人创作的过程中选择沿用原作的内容文本为主心骨,在此基础上增添枝干,将自我的想象和期待糅合进原始的故事框架之中,对原作的人物形象、关系结构、情节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化。由于同人创作是基于创作者自我角度的对文本意义进行的再编码,其中在细节方面产生畸变的问题经常难以避免,但由于主要的架构依然是以原作为基准,受众在观看的时候不会有太多的出戏感,反而他们能根据自己的喜好偏向性选择接受哪一条支线下的同人创作,用不同的素材满足多样性的意愿。 1.2 自我取向的重新演绎式创作 自我取向的重新演绎,即在进行同人创作的过程中选择打破原作内容文本的建构,完全以自我的价值为创作标准,对文本意义进行解构与重构。这类创作套用原作最多的是人物,而在世界观、背景、情节方面都可能依作者喜好改动,有些会改变人物性格,加入原创人物,有些会改变整个故事的时空线,还有些会将两个故事相融合发展成一个新故事,等等。与补充融合式的创作不同,重新演绎式的创作完全是同人创作者天马行空幻想的投射,他们只借用原作的一些外壳,整个作品的精神内核则是作者自己心理取向的意义再生产。 2. 使用与满足理论视阀下的同人创作 2.1 表达欲望、寻求认同 美国学者约翰·费斯克在《理解大众文化》一书中所指出的:“他们的着迷行为激励他们去生产自己的文本。”这里的“他们”在本文中对应的是网络上同人文化内部的创作者。同人创作者首先是文化消费者,他们通过对某一文本内容的接触产生相关认知和兴趣,进而进行追逐。 在过去,真正有效有足够大的体量能够容纳足够多信息的反馈渠道十分有限,大部分的受众只能作为单向度的接收者,被动地接收信息。即使他们中的某部分对某些内容文本产生了吸引,能使他们表达自己意愿追求的方式却寥寥无几,只能在现实生活的种种限制中有限表达。在之后,由于互联网的普及,每个人在社交网络上都有了传者和受者的双重身份,他们的声音可以被放大,表达自己的欲望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自由性被最大程度地激发,迷群们的影响力也正是从这一时候开始得以彰显。同人迷们开始以意义的交流和分享为情感纽带,聚合在一起表达分享、群求认同。在今天,技术的发展同样使他们不再仅仅是被动的意义接受者,表现形式的创新和传播方式的多样都让同人创作者们在追逐的过程中表现出强大的生产力。同人迷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喜好对文本意义进行的修改、填充、重建,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无法表达的想法宣泄而出,结合他们个体擅长的表现方式呈现作品,满足表达欲,在网络的迷群中去找到相似价值意义追求的理解和认同。 2.2 自我价值的实现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类有五种不同层次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