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青海省重点开发区域新型城镇化问题诸-《江苏农业科学》(2017年1期).docx

  • 0
  • 0
  • 约2.4千字
  • 约 18页
  • 2023-06-13 发布于北京
  • 正版发售

基于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青海省重点开发区域新型城镇化问题诸-《江苏农业科学》(2017年1期).docx

  1. 1、本文档共18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龙源版权所有 基于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青海省重点开发区域新型城镇化问题诸 作者:宁扬 丁生喜 葛丽亚 来源:《江苏农业科学》2017年第01期 摘要:依据区域人口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理论,从人口城镇化、资源城鎮化、环境城镇化3个方面构建青海省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状态空间和熵值法对青海省重点开发区域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定量评价。分析青海省重点开发区域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青海省重点开发区域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青海省重点开发区域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点:(1)青海省重点开发区域新型城镇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在资源环境领域;(2)青海省重点开发区域新型城镇化综合承载状况理想值与现实值差距大;(3)青海省重点开发区域内部各区县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差异大。因此,青海省重点开发区域新型城镇化水平提升的对策有5个:(1)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高生产技术水平;(2)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提高非农产业就业比重,提升居民收入;(3)加强环境保护力度,提高污染治理水平,提升环境承载力;(4)合理开发利用土地等自然资源,优化空间布局,提升资源承载力;(5)平衡区域差异,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青海省;状态空间法;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新型城镇化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7)01-0279-07 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该空间内人口的基本生存和发展的支撑力[1]。党的十八大提出要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所以新型城镇化是区域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和高效发展的多元演变过程[2],区域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体现新型城镇化的质量。青海省2014年发布的主体功能区规划中,重点开发区域包括东部重点开发区域和柴达木重点开发区域2个部分,其中柴达木重点开发区域的格尔木市已在2015年成功入选国家级新型城镇化城市试点名单,说明青海省重点开发区域将在未来承担更多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任务,但是从区域承载力角度对青海省重点开发区域进行新型城镇化的研究鲜见,这不利于青海省重点开发区域新型城镇化的综合建设。本研究从人类活动影响、资源供给支持、生态环境承载等3个方面构建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状态空间法,对青海省重点开发区域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建立立体评价,分析存在的问题,为青海省新型城镇化提供参考依据。 1 青海省重点开发区域现状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2014年青海省常住人口是588.4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90.40万人,占49.78%,比2013年增长 1.27 百分点;全省GDP达2 301.12亿元,三次产业占GDP比重为9.4% ∶53.5% ∶37.1%,农业与非农就业比重是 37% ∶63%。全省森林面积441.23万hm2,森林覆盖率是6.1%,与2013年持平。2014年青海省政府出台了《青海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根据青海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到2020年重点开发区域要聚集全省约90%的经济总量和80%的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3%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55%左右,人口密度达到68人/km2[3]。本研究探讨了青海省重点开发区域的新型城镇化水平,既包括26个区域的个体新型城镇化水平研究,也包括综合之后的新型城镇化水平研究。 2 青海省重点开发区域新型城镇化水平实证分析 2.1 状态空间法工作原理 目前评价区域综合承载力的方法有多种,如TOPSIS法、系统动力学法、层次分析法、状态空间法(state-space techniques)等。各种方法都各有千秋,而状态空间法可以直观描述区域的承载力状况,简便直接,一目了然,故本研究采用状态空间法。状态空间法是欧氏几何空间用于定量描述系统状态的一种有效方法,通常由表示系统各要素状态向量的三维状态空间轴组成。在生态环境承载力研究中,三维状态空间轴分别代表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毛汉英等将三维轴界定为人类活动轴、资源轴和环境轴[4](图1)。 图1的3个轴中,Z轴(人类活动轴,包括人口及其经济活动等)是受载体,而X轴和Y轴(资源轴和环境轴)是承载体,承载人类活动。图中A、B、C是状态空间法中的承载状态点。而曲面XMAXOYMAX则是由某一时间尺度内,在资源环境满载状态下所能承受的最大人类活动能力的满载状态点所构成,如点A,这是一种理想状态。点C位于曲面XMAXOYMAX之下,表示这一时期的人类活动低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资源环境处于可载状态。与之相反,点B位于曲面XMAXOYMAX之上,表示这一时期的人类活动高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资源环境处于超载状态。 依据状态空间法原理,图1模型中曲面XMAXOYMAX上任意一点状态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北京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