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雅文学中的周瑜形象-《青年文学家》(2018年20期).docx

  • 0
  • 0
  • 约小于1千字
  • 约 3页
  • 2023-06-12 发布于四川
  • 正版发售

浅谈雅文学中的周瑜形象-《青年文学家》(2018年20期).docx

  1. 1、本文档共3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龙源版权所有 浅谈雅文学中的周瑜形象 作者:侯妍妍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20期 作者简介:侯妍妍(1989-),女,河北石家庄人,本科,助教,从事中国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0-0-01 郑振铎在《中国俗文学史》中,将“俗文学”定义为“通俗的文学,民间的文学,大众的文学”,“所谓俗文学,就是不登大雅之堂,不为学者、士大夫所重视,而流行于民间,成为大众所嗜好,喜悦的东西”。而与此相对,“雅文学”即为被学者、士大夫所重视的,承载着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正统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从文体上划分,一般习惯将由文人士大夫创作的诗、文、辞赋划入雅文学,将民谣、话本、戏曲、小说等形式的文学划入俗文学的范畴。而作为历史人物的周瑜,在被后人纳入文学创作的视野后,逐渐呈现出分属于雅文学和俗文学的两类不同的文学形象。本文试对其雅文学形象做一梳理。 一、散文、辞赋中的周瑜形象 散文、辞赋中的周瑜形象,基本延续了史书中对周瑜正面积极的描述,从人格魅力、偉业功绩等方面对其进行赞颂。西晋文学家陆机首先在散文《辩亡论》中写道:“宾礼名贤而张昭为之雄,交御豪俊而周瑜为之杰。彼二君子,皆弘敏而多奇,雅达而聪哲,故同方者以类附,等契者以气集,而江东盖多士矣”,赞扬了周瑜富于魅力的人格特征。东晋文学家袁弘的《东征赋》中,在感慨自身际遇的同时,表达了对周瑜建功的仰慕。在其《三国名臣序赞》中写道“公瑾卓尔,逸志不群。总角料主,则素契于伯符;晚节曜奇,则叁分于赤壁。惜其龄促,志未可量”。“公瑾英达,朗心独见。披草求君,定交一面。桓桓魏武,外托霸迹。志掩衡霍,恃战忘敌。卓卓若人,曜奇赤壁。三光参分,宇宙暂隔。”这里除了赞扬周瑜卓越的才华与人品外,对其英年早逝流露出惋惜之情。 ···试读结束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