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抑制模式训练对柔道运动员膝关节损伤后功能恢复的作用-《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年5期).docx

  • 0
  • 0
  • 约4.42千字
  • 约 58页
  • 2023-06-13 发布于四川
  • 正版发售

反射抑制模式训练对柔道运动员膝关节损伤后功能恢复的作用-《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年5期).docx

  1. 1、本文档共58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龙源版权所有 反射抑制模式训练对柔道运动员膝关节损伤后功能恢复的作用 作者:史衍 吴昊 来源:《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年第05期 摘 要:为更好地解决柔道女子大级别运动员膝关节主动肌与拮抗肌之间,因缺乏应有的协调性和同步性,而导致运动损伤频繁发生后的功能恢复缓慢问题,运用“交互抑制”原理对国家女子柔道队大级别运动员开展8周针对性反射抑制模式训练干预,并进行访谈。结果显示:训练干预前后,实验对象的简化McGill疼痛量表中PPI评分、PRI感觉分和PRI总分,下肢Y型平衡测试中左右侧下肢前侧差值和后外侧差值,左侧膝关节活动度,以及双侧膝关节屈肌最大等长收缩肌力指标存在差异性变化。结论:1)反射抑制模式训练对于女子柔道大级别运动员膝关节损伤后功能恢复效果显著;2)相对于双腿工作动作模式,女子柔道大级别运动员的左腿单腿运动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升;3)针对性发展下肢单侧肌群力量、股后肌群力量与爆发力,并通过动作姿势的纠正避免由此引发的伤痛限制,有利于女子柔道大级别运动员双侧下肢运动能力的平衡发展。 关键词: 柔道;反射抑制模式;膝关节损伤;功能恢复 中图分类号: G 808.1 文章编号:1009783X(2016文献标志码: A 人体通过主动肌、拮抗肌和协同肌的共同收缩来形成关节活动,三者的功能特性和相互间的协调性在运动中具有重要意义,如果肌肉群收缩不协调,则关节将可能超过其正常的移动极限而加大软骨的负荷导致损伤[1]。肌肉协同收缩在许多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在实际操作方面的研究更多集中于临床疾病的康复领域,缺乏针对竞技体育的相关运动科学研究[2]。 人体运动中膝关节具有重要作用,它的力量强弱与控制能力直接决定完成站立、跨步、跳跃等动作时支撑的稳定性。作为同场格斗类竞技项目,竞赛中柔道运动员身体各部位直接接触对手,有大量推、拉、转等爆发性发力动作,特别是其完成进攻技术时常常使用单腿支撑、旋转或扭转发力为主动作更易造成膝、踝等关节部位过度错位并诱发损伤。再加之日常体能训练过程中,忽视股后肌群向心收缩和股前肌群的离心收縮训练,易造成运动员膝关节处原动肌与拮抗肌之间缺乏应有的协调性和同步性,从而导致膝关节损伤的频繁发生[3]。 反射抑制模式(reflex inhibiting pattern,RIP)训练是手法和各种运动模式相结合,用以降低肌张力和阻断异常运动模式的治疗技术,是从反射和等级观点[4]出发,帮助患者探索完成一项功能性任务所采用的运动疗法。这种训练方法一方面通过兴奋痉挛肌(主动肌)的Golgi腱器,启动“反牵张反射”,抑制脊髓前角痉挛肌(主动肌)的α运动神经元,降低肌张力;另一方面通过拮抗肌对痉挛肌的交互抑制,使痉挛肌松弛[57]。常规操作程序与方法如下。1)弛缓期:良肢姿势保持、患肢关节被动牵拉,下肢坐、站、蹲姿势控制训练为主;2)痉挛期:以抗痉挛、诱发分离运动,主动被动活动结合等训练,提高运动功能为主;3)恢复期:以患肢主动和被动抗阻运动,促进肌力及肌张力恢复,日常生活平衡行走训练为主[6,812]。 基于此,本文运用“交互抑制”原理,对国家女子柔道队大级别运动员开展RIP训练,评定RIP训练对于个体膝关节损伤后功能恢复的效果,希冀为我国柔道项目科学化训练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2014—2015年国家女子柔道队78 kg以上级运动员7名(基本情况见表1)。膝关节损伤情况:1)单次训练课患侧膝关节疼痛反复发作(3次或3次以上);2)经过休息疼痛缓解;3)排除感染、滑膜炎、滑囊炎、肌腱炎、肿瘤等疾病;4)受伤时间2个月~1.5年。右侧发病2例,左侧发病4例,双侧发病1例;半月板损伤2例,前韧带损伤5例。 1.2 训练干预方法 1.2.1 训练干预方案 本研究结合文献资料分析,并在咨询专家的基础上设计为期8周的反射抑制模式训练干预方案。采用隔天训练的方法,每周训练3次,全部练习实验对象均在柔道垫完成,具体方案见表2。 1.2.2 干预效果评价 1.2.2.1 关节活动度与肌力 研究对象在RIP训练干预前后,接受Micro FET3便携式肌力测试与关节活动度计测量。1)膝关节关节活动度:将测量仪器调至范围测试模式,精度精确到1°,测量受试者膝关节屈曲、伸展致出现疼痛或运动到终末端的范围。2)同一器械调节至肌力测试模式,测量受试者屈膝75°时屈曲、伸展主动肌群最大等长收缩肌力(膝关节完全伸直为屈曲 0°),每人进行3次测试,每次的测试时间为 5 s,每次间歇时间为10 s。所有测试对象在接受测试前,没有接受过任何训练或治疗,先测试患侧端力量,再测试对侧端,按照表3所示的标准化操作方法,将测试器与被测部位接触,当检查者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